廣知今年升小六,由於成績退步,這學年不能再就讀精英班,要面對新同學和學習壓力,也要應付各種疑難和適應。廣知願意跟父親傾訴心事,父親便嘗試運用閱讀心理學書籍所學的方法來協助他。

心理治療中的「解難方法」包括八個步驟:一、列出要面對的問題;二、選擇應優先處理的問題;三、釐清和界定問題;四、訂定合適、具體、客觀、可行和可達成的目標;五、思考不同的處理方法並評估利弊;六、決定採納的方法及實施的步驟;七、付諸行動;八、檢討效果及作出協調。在父親的引導下,廣知寫下了要處理的問題:提升成績、揀選中學、與同學結為朋友、爭取乒乓球校隊資格及增高。父子逐一討論後,廣知揀選了既重要、迫切而又不太困難的同學關係問題先作處理。廣知向父親形容了他與同學的互動,認為同學們友善,但可能大家都太被動,且沒機會彼此認識,因而疏遠。廣知相信關係問題應是源於自己不夠主動,而非被排斥,於是,他決定要積極融入新班級,訂立目標,在一個月內跟三位同學交朋友。父親跟他用「腦力激盪」來尋找達標方法,列舉了不同的方法,經分析利弊後,選擇了「乒乓球聯誼」的方案,並想好了邀請哪幾位同學打球,以及有關的安排。這次父子交談接近一小時,既有成效,也增進了父子的感情和默契。

其後,廣知成功地相約班中數位同學打乒乓球,更安排了定期切磋球技,期望可一同加入校隊。除了打球,他們在課餘時也經常走在一起,交換「打機」和閱讀課外書的心得,也會一起温習。不出數星期,他們便成為了要好的朋友。父親每星期都和廣知安排「父子時間」,藉此跟進。廣知有了新朋友後變得開朗,自信也回來了。而最令父親欣喜的,便是廣知認為自己已可有系統地解決困難,加上父母的協助,以後遇上任何問題,也不用意志消沉,相信總會有方法處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與天下父母互勉。

林永和醫生 │育有兩名兒女的開心爸爸,多年來致力推動以家庭為本的親子教育。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