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孩子在不同階段均有機會遇上疑難和煩惱,出現醫學上分類為精神健康的各種問題。一些較嚴重的更會被定義為精神病。根據中文大學醫學院的調查,近四分一受訪兒童及青少年於過去一年曾患有一種或以上的精神疾病,但近半數照顧者卻沒尋求專業協助。當中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依次為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對立性反抗症和品行障礙、焦慮症及抑鬱症,有十分一受訪者表示長期受失眠折磨。調查更發現高達百分之八點四受訪中學生在過去一年曾出現自殺念頭,風險因素包括父母的情緒困擾、失眠以及學業困難。任何精神疾病,皆有由輕轉重的發展過程,及早發現及適當處理可提高改善的機會。家庭和學校應是守護孩子的最重要防線,孩子因精神困擾帶來的情緒、身體狀況、行為及日常生活,如飲食、睡眠和興趣等的各種改變,同住的家人最有機會察覺。平日以尊重、愛和同理心灌溉親子關係,採取包容和開放的態度,少批判多聆聽,固然理想。

然而知易行難,如果親子關係不良,自然難以把關。要幫助孩子,父母先要正視及處理自己的問題,夫妻互相體諒和協調,不耻求助。學校的老師、社工和同學等,可算是第二道防線。校園應建立關愛文化,留意學生的學習壓力、競爭氛圍及欺凌情況,積極支援有困難的同學。家校要加強溝通和合作,家長教師會也要發揮應有的功能,讓有需要的家長得到適切的協助。情緒困擾的人找到合適的傾訴對象,又或是單純的陪伴,視為擺脫困境的第一步。可參考「陪我講」網站的資訊,先明白孩子的情況,才可同行面對。祝福你們!

林永和醫生 │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