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中四的芷欣今天跟父母來看家庭醫生。母親表示女兒近來心情欠佳,脾氣暴躁,似乎與學業壓力有關。芷欣要求單獨見醫生,父母議論一番後才離去。芷欣坦言不是要隱暪甚麼,只是父母不理解,難以暢所欲言。她表示自己經常憂慮,難以集中,情緒低落,在學習上確有困難,尤其是理科。然而,她的文科成績優異,更是辯論隊成員,原本以律師為志願,但擔心成績會被理科拖垮。她想過「Drop科」,醫生便跟她談其利弊,少讀一科是否便能有更多時間讀好其他科?會否後悔?老師意見如何?芷欣認同有好有壞,加上明知父母會反對,便決定不再為此糾纏。

醫生擔心她和父母的溝通似乎不太健康,芷欣表示父母對她過分關注,事事為她安排和決定,感覺每天是在迎合父母及老師。醫生認為芷欣正處於由孩子蛻變成人的階段,這種煩惱很常見,而父母不懂如何配合,又會令蛻變的過程更困難。她感到醫生明白她,紓解了一些鬱悶,繼而跟醫生談及成長點滴、心願、朋友及家庭生活。醫生診斷她患上輕度焦慮症,可考慮藥物治療,若能改善家人的互動,效果會更理想。

芷欣接受醫生的建議,邀請父母進來診症室傾談。醫生表示他們的家庭正處於「青少年家庭」的階段,孩子在學習獨立,父母則要學習放手,但又要適時支援,着實不易。母親深表認同,舉了多件事例來道出過去的辛酸,醫生也嘗試引導芷欣向父母傾訴心底話,交流意見,而父親則在每次出現爭執時,都會嘗試調解。醫生分析一家三口的互動和關係,既然他們可在診症室好好地交流,在適當的指導下,定能在家中有所改善。醫生建議,若出現攻擊及侮辱性的言行,其他家庭成員便應制止,待心情平復後再談。芷欣的焦慮症猶如家庭關係問題的求救訊號,但願這是一個好開始,祝福你們!

林永和醫生 │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