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男主外,女主內」這句俗語並不陌生。雖然現今社會已不再認同大部分傳統文化中的性別形象,但性別定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根深蒂固,甚至有研究指出年僅四歲的兒童已會對不符合性別常規的朋輩產生負面看法。專家指出,家長應及早在日常生活中向子女灌輸正面的性別形象及觀念,培養對性別更寬容的下一代。

早前,中大性別發展實驗室聯同香港大學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分校進行一項研究,以多種方法評估性別定型對兒童的影響,包括與一眾兒童面談,詢問他們對某些朋輩的看法,並安排他們觀看男孩玩玩具車及女孩剪短頭髮等一系列跟從及不跟從性別規範的插圖。研究發現,四至五歲的兒童已會對不跟從刻板性別規範的朋輩持有負面看法,尤其當此朋輩是男性,這些偏見便更明顯,甚至會因此而認為對方不受歡迎,以及不願意跟對方成為朋友。

此外,八至九歲的兒童對非常規性別的朋輩持有更嚴重的偏見,但可以透過讓他們瞭解不跟從刻板性別規範的朋輩所具備的特質,例如學業成績優異等,令他們的看法變得比較正面。

限制多元化發展

中大性別發展實驗室主管黃泓教授表示,不跟從性別規範的小朋友容易被朋輩歧視,甚至排擠,除了影響社交發展,長期以來更有可能會導致自信心及自我形象低落。而且,社會對性別的既定形象也會限制兒童的興趣,例如社會主張女性學跳舞、鋼琴及繪畫等活動,男性則被鼓勵去學習跆拳道及打籃球等。若然自身興趣不符合社會常規,兒童可能會因此放棄興趣發展。因此,黃泓教授指家長應及早介入,幫助孩子塑造對性別形象更寬容的觀念。

透過玩耍及家務 從小灌輸正確觀念

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瞭解性別定型,並建立正面的性別形象,但切忌矯枉過正。若我們單單以說教形式告誡孩子不要產生偏見,只會出現反效果。所以,家長可跟孩子一起閱讀有關性別形象的繪本,或為子女提供不限男女、多元化的玩具,以及與孩子一起做家務時灌輸家庭責任不分男女的概念,讓他們能不受性別框架限制,自由發展性格和喜惡。此外,家長亦應提供機會讓小朋友瞭解朋輩的不同優點,並鼓勵他們尋找對方與自己的相似之處,從而減少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