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不太願意和年幼的子女談及金錢,擔心太早灌輸金錢觀念會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其實這個話題並非親子間的禁忌,如能早一步讓他們對金錢有初步概念,繼而由淺入深學習理財之道,反而能讓孩子提早掌握這個重要的人生基礎。

物慾的產生

剛開始上學的孩子,衣食住行通常由父母一手包辦,對金錢的概念自然較薄弱。升上小學後,子女難免會跟同學在物質上有所比較,例如誰家有遊戲機、誰用較漂亮的書包等,當孩子互相羨慕對方所擁有的東西時,便是物慾產生的一大因素。孩子在「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完美照顧下,不會明白金錢要靠努力得來,自然對一切感到理所當然。有些父母會抓緊機會加以教育,但對於溺愛型的父母,可能已在不自覺間寵壞孩子,將來要回歸正確的價值觀十分困難。

金錢觀來自父母身教

當家長觀察到子女開始產生物慾,便應及早教育他們何謂金錢觀念。除了被朋輩影響價值觀,事實上,孩子怎麼看待金錢大多是從父母身上學習而來。金錢觀在孩提時期就已透過父母的言行塑造成形,孩子解讀自己的所見所聞後,繼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與用錢習慣。因此,父母需要先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金錢要用得其所,勿胡亂揮霍。以管理零用錢為例,首先,父母可按孩子年齡和實際需要,思考甚麼時候給孩子零用錢,每次給多少。有了零用錢後,父母宜趁機觀察子女每周共花了多少錢,花費在甚麼地方,以瞭解他們的消費及儲蓄習慣,而非放任不管,任由孩子隨意花費。培養孩子良好的金錢觀念,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理財並且養成負責任的態度,對於往後的品格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

從儲蓄做起

對教導孩子金錢觀念感到無從入手的家長,可嘗試先由鼓勵孩子儲蓄開始做起。讓子女瞭解儲蓄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概念,用來應付人生中的不時之需。日常生活中,當父母與孩子一同外出購物時,可以先預備購物清單,引導孩子按需要花費的原則,並可藉機教導孩子比較價格的用意。同時,家長應教導孩子如何區分「想要」和「需要」兩大重要概念,不以慾望作優先考量,讓他們明白「需要有限,慾望無窮」的道理,不應盲目追求物質,用錢應量力而為。引導建立正確的錢觀念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要給予耐性才能讓孩子穩步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