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們日常是不需要挖耳垢的。俗稱「耳屎」的耳垢,主要產生於耳道較外段,由代謝的皮屑、毛髮、加上腺體的分泌物混合而成,是每個人的耳朵內都會正常產生的東西。這些或多或少、或乾或濕的耳垢,有着濕潤與抗菌、吸附皮屑與灰塵等功能,其實是用來保護我們耳道的重要因子。正常情況下,外耳道就像個「輸送帶」一樣,這裏的皮屑會由最深處的耳膜,慢慢地往外推出。如此一來,便能將一些污垢、灰塵或小東西排出耳道,讓我們的耳朵不至於被塞住。此外,隨着我們咀嚼的動作,也可以牽引外耳道,幫助耳垢排出。自己掏耳垢是危險動作,把耳道清潔得太乾淨,亦有可能導致耳內自動防護機制降低,因此我們日常並不需要用棉棒將耳垢清除。

甚麼時候才需要清潔外耳道呢?

若外耳道這個「輸送帶」出了問題,就可能影響耳垢自行排出的能力,進一步造成耳垢堆積。耳垢累積到一個程度,有機會令醫生檢查時無法看清楚耳朵內構造,這就是所謂的「耳屎塞住」了。當耳垢堆積阻塞時,我們可能會有疼痛感、悶脹感、聽力下降甚至損失、耳鳴、耳內有分泌物或臭味,也有可能產生暈眩的症狀。若耳垢的顏色呈現黃綠色,或是有濃稠的液體流出,乾涸在枕頭上,這可能表示耳道內有感染情況,需要從速就醫。若耳垢呈現黑色或深紅色時,則代表耳道內可能有受傷,亦應尋求醫生協助,及早檢查。

耳朵痕癢該怎麼辦?

既然不能挖耳道,痕癢起來怎麼辦呢?醫生建議大眾可先嘗試用冰敷或按摩外耳,紓緩痕癢感。若耳朵持續痕癢、紅腫或熱痛,應及早找家庭醫生或耳鼻喉科醫生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