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數據」時代,保障個人資料變得越益重要。試想像孩子從小在網絡世界留下足跡,不少資料就此長留網上,或伴隨孩子一生,因此家長必須從小教導孩子私隱教育。

#1 為網絡言行負責
在社交網絡、討論區、網誌及聊天室等留下的隻言片語或零碎資料,均有可能在不知情下被他人蒐集,使我們置身網絡欺凌的危機當中。所謂網絡欺凌,是指在任何網上平台的騷擾、抹黑、誣陷、欺詐、假冒他人及披露他人現實身份的行為。兒童及青少年要為網上的言行舉止負責任。我們難以預料所發佈的言論及資訊何時會招致批評、攻擊甚至「起底」,若發生這類情況,孩子的精神將受到困擾,影響自尊心,繼而影響現實生活。

 Source: Pinterest

#2 網上資料沒有徹底的「刪除鍵」
當孩子學習使用互聯網時,家長應一同參與並加以指導,在利用社交網絡發佈個人動態、相片或短片時,應清楚考慮後果,讓孩子明白網上並沒有徹底的「刪除鍵」,所有上載的內容均可能留下紀錄,因此保障自己的最佳做法是謹言慎行。

#3 檢查網站私隱設定
家長應協助孩子檢查網站的私隱設定,瞭解何人可以查閱及存取到他們分享的資訊。另外,家長亦應教導孩子尊重他人私隱,如欲發佈的內容包含親人或朋友的資料或樣貌,應在徵得他們同意後方上載至網上。

 Source: Pinterest

#4 保護敏感個人資料
除了主動分享資訊外,個人資料亦可透過多個渠道間接地流入網絡世界,如使用各種裝置、程式和網站時,程式開發商、網絡供應商或其他商業機構或可藉此記錄採集和分析我們的個人資料。家長需要留意孩子在登記使用一些網上服務時,網站會收集甚麼類型的資料,如涉及身份證號碼、就讀學校、班級、地址與有關第三者(如家人及朋友)等敏感資料,應和孩子討論提供資料的必要性、理解機構收集資料的目的和用途,切勿單純為了優惠隨便透露個人資料。

 Source: Pinterest

此外,現時市面上有多款兒童智能產品,如腕表和玩具等均配備錄音、網絡傳輸等進階功能,家長應協助孩子及時更新裝置的程式,確保程式之私隱設定為最新的版本。為了加強保障,一些並非時常用到的功能也可以在設定中暫時關閉。最後,家長在守護個人私隱方面應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除關注孩子外,亦時刻留意自己使用網絡的情況。

鳴謝: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