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確立一個人能過道德人生其中一個重要價值觀。誠信的人會守諾言、言行一致、不弄虛作假,這樣的人一定吸引同伴跟他交心做好友;誠信的行為能體現個人對自己能力的瞭解和信心,提升個人的情感資產,有助與別人建立互信的關係,誤會自然能減少,叫問題迎刃而解,令個人可以有條件與他人共同締造更理想的生活環境。但誠信的建立及實踐並非易事,我認為以下三部是基本:看示範、被鼓勵及經考驗。

大家都可能曾經有以下的經驗:到外地旅遊,例如歐洲一些城市,乘公車並不需展示車票,當然有查票制度,但不買票也可以搭霸王車;或是在滑雪區的路旁有儲存了熱食物的櫃子,旅客可以自由取用,旁邊有一個收費盒子,取了食物的人自行付款即可;我又到過一所拉麵店,在桌子中間放了一大盒溫泉蛋,店主源源不絕加添,結帳時客人自己說吃了多少顆,就給多少錢。以上都是一些例子,人們稱為以信譽系統去運作人類經濟或資源活動。

假如父母跟子女一同經歷以上的種種,能夠親身示範即使在沒有人或機器監察的情況,又有很大機會能夠以不實踐誠信的方式去獲取個人益處,不論是慳了交通費或是得到食物,但仍然堅持實踐誠信行為,並鼓勵子女要在面對誘惑時選擇站在道德佔優的一方,而不是以歪理去合理化個人的劣行和私心,例如:反正公車都是要由A地駛往B地的,我是否買票它都是要用一樣的燃料啊!又或者:這個大集團年中賺不少錢,多收少收幾隻雞蛋的錢也沒有所謂……只有刻意建立誠信的環境才可以滋養出誠信,只有成人們展示以誠信為判斷對錯、抉擇取捨及行為態度背後的標準和原則,孩子們才知道可以如何實踐誠信。疫情稍為緩和,學生可以重返校園,並需要於上學前進行快速檢測,呈陰性才准回校。一些學校都採用信譽系統去運作,由家長簽名作實即可。善用這個機會,即使快將遲到或是找不到檢測包,也不會拋棄誠信,胡亂簽名,或是上載以往檢測的相片。事無大小,持守誠信,就是有效裝備孩子日後貢獻社會的方法。

植洪麗婷女士 │ 香港第一代通識教育科老師,資深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