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生來活潑好動,有些則平靜沉穩,針對這兩種不同氣質的展現,我們將其冠以「外向」和「內向」之分。很多人覺得外向孩子更能融入社會,而內向孩子感覺總是「慢半拍」,可能會遇上更多成長問題,事實的確如此嗎?

Source: Pinterest

外向者會主動尋求不同刺激,往往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對外,令別人覺得他們充滿活力和好奇心。家長該如何順應子女這種性格特點,幫助他們平衡發展?

1. 給予孩子足夠的活動時間與空間

外向的小朋友主動積極、精力充沛,因此容易受到別人注目,人際關係互動更活躍。家長不妨給予孩子多一點活動時間和空間,適當抒發精力,減少吵鬧過動的情況。

2. 將事情分拆開來,讓小孩一步一步完成

雖然說他們擁有廣泛興趣,然而專注程度經常只有三分鐘熱度,做事或會虎頭蛇尾,調皮搗蛋的個性也令管教者頭疼不已。這時候,家長可以將事情分拆成不同步驟,每當孩子完成一個步驟時可以適時誇獎他們,鼓勵其堅持完成下去。

3. 培養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由於外向孩子性情激烈衝動,家長也要教導他們恰當的情緒表達方式,不要只顧及自己需要,分享和關懷的精神才能長久地維繫人際關係。

Source: Pinterest

原來,孩子性格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有研究發現內向者的感官系統相對較敏感,容易受外部環境影響,例如光線和聲音等,所以傾向避開這些外界刺激,故表現出安靜低調、喜愛獨處的個性特質。面對這樣的小孩,家長又可以如何調適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1. 保持耐性,幫助小孩熟悉新環境

內向者則較為深思熟慮、細心謹慎,且能堅持不懈,更能承擔單獨工作。不過由於個性慢熱被動,對周遭事物十分敏感,在適應新環境上或會面對較多阻滯,與人群互動亦較少。讓內向孩子嘗試新事物時,家長應避免操之過急,例如升讀新學校前帶他們先熟悉校園環境,預先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緩減不安感。

2. 讓子女在熟悉的環境中結交新朋友

家長亦可以引導這些孩子擴闊社交圈子,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認識其他同齡孩子,例如邀請同學到家中玩樂,當他們逐漸建立安全感,在群體生活中自然可以更自在。

3. 平時給小孩一些小任務,建立他們的勇氣

父母不妨讓孩子分擔一些工作,比方說請他們去報攤買報紙,練習和陌生人交談。其實每位孩子擅長的面向不同,在尊重和接納的前提下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人生位置,無論外向或內向皆可以發揮其正面力量。

4. 切勿用「害羞」、「被動」及「不擅言辭」等字眼標籤孩子

雖然外向和內向乃與生俱來的氣質使然,但也會受後天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尤其在社交能力備受推崇的文化中,內向孩子可能被定性為害羞、被動和不擅說話,以致將來在社會上會較為吃虧。這些標籤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反而使其變得更內向,進一步塑造典型的性格形象。

Source: Pinterest

最後,家長需要明白,外向和內向僅僅代表兩種個性氣質,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正因為兩者天賦各異,各自有不同成長優勢和挑戰,家長應該明白子女的獨特之處,從而得出合適的教養方法。

鳴謝:香港小童群益會荃灣及葵青區家庭生活教育組暨大窩口家庭活動中心主任許巧英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