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留意到小朋友手部有不協調的情況,例如扣鈕、開瓶子或使用餐具有困難;運動如跑步、跳躍或踏單車時顯得笨拙,或是在計劃與執行動作時出現問題,家長就可能要留意,看看子女會否患上動作協調障礙。

甚麼是動作協調障礙?

動作協調障礙一般被稱為發展性協調障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由於大腦傳送到肌肉的訊息被打斷,從而影響身體所有或某些特定部位的機能,致令患者動作協調能力方面出現問題。關於動作協調障礙的成因至今仍未有定論,不過,臨床數據顯示早產及出生體重過低的兒童會有較大機會患上此症,遺傳亦屬患病因素之一。香港教育大學研究估計香港約有百分之九點四的兒童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約有百分之十九點一的兒童懷疑或很大可能患上此症。患者會在社交心理技能及學習能力方面遇到困難,亦會影響日常生活,值得家長及早關注。

患者從學習到日常生活均受影響

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一般會在五至十一歲期間被確診,初小階段為高峰期。患者的動作協調發展雖然與其年齡及智能發展不相符,但這並非由任何行為、感官或神經系統的問題所引致,因此確診時通常沒有連帶其他內科或神經系統的診斷。患病兒童幼年時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學習上落樓梯、進食和玩耍;比同齡的孩子較遲才掌握自理的技巧,例如穿衣及使用餐具等;到上學時在課堂學習方面亦會有明顯困難,包括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抄寫能力與參與體育課時的活動能力亦會較同齡孩子表現差。患病兒童由於身體協調出現障礙,因此看起來較同齡孩子「論盡」,部分姿勢可能顯得奇怪,或會因此遭到誤解、取笑甚至欺凌,容易令患者感到自卑,從而產生社交障礙,以及焦慮等情緒問題。

家長有甚麼可幫助患病兒童?

面對患上動作協調障礙的孩子,家長可多予鼓勵及支持,助他們增強自信及自尊。例如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務,使他們從中學習組織能力及動作計劃,並訓練自理能力。應避免參與競爭性運動,合適的運動包括游泳、跆拳、瑜伽、跳舞、體操、騎馬及彈床訓練等,家長可從中發掘孩子的優點,並加以鼓勵發展。物理治療師有一些運動建議給動作協調障礙患者,有助改善他們的運動技能和協調能力:一、平衡運動:例如單腳站立、在平衡木或不穩定的表面上行走;二、協調運動:例如用一隻手伸過身體中線,觸摸對側的膝蓋或肘部;三、大肌肉群運動:包括單腳跳、跳繩和跑步等活動;四、小肌肉群運動:例如使用鑷子夾取小物件或做拼圖等;五、感覺整合運動:例如要求患者在特定位置貼上指定形狀及顏色的貼紙,從而提升其手眼協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