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人類活動會產生不同類型的廢物。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家居固體廢物、商業固體廢物及工業固體廢物。大家都知道,大量的廢物不但令現有的堆填區飽和,更會破壞環境。這些廢物其實不全是一無是處,除了經常聽到的回收再造外,還可以透過轉廢為能,達到物盡其用,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何謂轉廢為能?

轉廢為能是指使用各種技術將廢物中蘊藏的能量轉化成熱能或電能以供使用,而這些技術主要包括堆填沼氣、厭氧分解和熱處理能量回收等。

堆填沼氣是一種氣體混合物。堆填區廢物的有機組成部分會在分解的過程中,同時經歷生物、物理和化學過程,產生堆填沼氣,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氣等,以及其他化合物。堆填沼氣經過處理後,可用於產生能源。

厭氧分解又稱厭氧消化,有機物在缺氧的情況下會被微生物分解成生物沼氣,生物沼氣的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生產生物沼氣的過程必須在專門設計的設施以及受控制的環境下進行,步驟主要包括水解過程、酸化過程、乙酸化過程及甲烷化過程,將複雜的有機分子被分解為簡單的分子,並產生副產物。消化過程比堆填沼氣快得多,不但能生產氣體,過程中的殘留物亦可用作肥料使用。

熱處理能量回收是在受控加熱的情況下,從有機固體廢物中回收所蘊藏的能量。熱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減少固體廢物的體積,提供堆填以外的處理固體廢物選擇,而回收的能量則是副產品。都市固體廢物在熱處理能量回收系統中,通過不同的技術,例如焚化和氣化等方法,可產熱或產氣。以最新科技設計的熱 處理設施能把排放的空氣污染物減至最低水平,減低對環境的影響。

香港的轉廢為能設施

香港亦積極發展轉廢為能的技術,現時亦有正在運作及正在興建的轉廢為能設施,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T.PARK 源.區

T.PARK源.區

T.PARK源.區位於屯門曾咀,是一座處理污泥的轉廢為能設施。源.區設有兩座廠房,共有四個焚化爐,採用先進的焚化技術,以高科技熱能處理方法把污泥轉化成電力。整座設施每天可以處理高達2,000公噸污泥,產生的電力可供整座設施使用。如達到最高處理量時,更可生產高達兩兆瓦的剩餘電力,輸出至公共電網。處理污泥後餘下的灰燼及殘餘物,比原本體積大減九成,可降低堆填區的負擔。

O.PARK1
O.PARK1

O.PARK1有機資源回收中心

位於北大嶼山小蠔灣的O.PARK1,是香港首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採用厭氧分解技術將廚餘轉化為生物氣,產生熱能和電力,用於發電,每天可處理200公噸廚餘。產生的電力足夠供應整個設施的需求,當達至最高處理量時,預計每年可輸出的剩餘電力約1,400萬度,相等於約3,000個家庭的用電量。過程中產生的殘餘物可轉化成副產品,作為園林綠化和農業生產的堆肥。另外,位於沙嶺的第二期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2,預計將於明年啟用,預料每天可處理300公噸廚餘。

I.PARK1 綜合廢物管理設施

正在屯門石鼓洲人工島上興建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I.PARK1,將成為本港首個以先進焚燒技術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設施,預計2025年投入服務,每天可處理3,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投入服務後將增加香港以轉廢為能所產生的電力能源,每年產生4.8億度電,可供全港10萬個住戶使用。而擬於屯門曾咀中部煤灰湖興建的第二期I.PARK2,則預料於2030年代初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