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一定常聽媽媽說:「不要經常到餐廳吃飯,有很多味精的呢!」味精真的有這麼可怕嗎?吃進含味精的食物真的有害健康嗎?

味精的成分有甚麼?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麩胺酸鈉,屬於胺基酸的一種,廣泛存在於天然食材之中,像是經常用以熬湯的昆布,或是蕃茄、蘑菇、玉米、肉類等都含有大量的麩胺酸鈉,而這種成份正是食材中「鮮味」的主要來源,本質天然無害。

現時市售味精的生產方式主要分成兩類,一種是以海藻萃取和麵粉水解而來,另一種則是以澱粉及蜜糖為原料發酵製成。在日常飲食中適量添加味精對人體並不會造成不良影響,而目前並無任何證據指出食用味精與慢性疾病有關。此外,即使烹調中完全不添加味精,在正常飲食的狀況下,仍會由天然食物攝取到麩胺酸鈉,因此無須過度擔憂食用味精會有損健康。

鈉不宜攝取過量

那為何味精會被視為不好的食品添加物呢?正因當中還有13%的鈉含量,大約是鹽的三分之一,才讓大家要多加注意攝取量。

許多人都認為吃完味精會覺得特別口渴,便有機會是該食物加了過多的味精或鹽。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約一茶匙鹽),幼兒的鈉建議攝取量則應控制於1,000毫克左右(約0.4茶匙鹽)。當人吃了太多高鈉食物,可是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同時增加動脈的壓力。長久下來,就會有中風、罹患心臟病及腎臟病的風險。若平日總喜歡吃零食、薯片就要多加留意,因為一不小心吃得太多,很快就會超過一天建議攝取的鈉含量。因此必須注意飲食均衡,以免不小心攝入過多的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