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晴今年十七歲,在第一組別學校就讀中六,名列前茅,擔任領袖生之餘亦參與很多課外活動,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小晴一向有點情緒低落,但是總的來說也可以應付日常生活,沒有甚麼功能缺損。她常常說自己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好像戴着面具做人,給自己很多「應該」規條:應該是要這樣做、應該有好的表現等。

升讀大學後病情卻每況愈下,大學裏沒有導師的正面鼓勵及讚賞,同學們都很有天分,小晴失去了尖子領導地位,令她覺得世界好像整個都反轉了。在日常的學習小組作報告時,同學們亦尖銳地提出問題,她覺得十分難受,對自己的信心及價值一落千丈。再者,她開始對周圍的事物作出很多反叛的思維,例如推翻自己的宗教信仰及人生目標,開始作很多青少年期的反叛及實驗行為,嘗試參與不同的社交圈子甚至作出一些違法行為如濫藥,亦向父母提出「人為甚麼不可以自殺」等問題,這個遲來的青少年反叛期令父母措手不及,覺得她好像變了另外一個人,令他們不知如何是好。

除了抑鬱症的治療,我們跟小晴討論她這人生階段的意義及情緒問題的因由。她要接受自己這個階段各方面的想法、瞭解為何要推翻自己的理念及人生目標等——因為這些都是父母加諸於自己身上,未成功地挪移及沉澱為自己的想法,所以對這些教條或家長的思維,她都要作出質詢及懷疑。小晴可用各種方法討論、辯論或作出新嘗試,包括在思想上或行為上,有了新的看法或實證,她便可以領略到甚麼是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及理念。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慢慢實踐。

陳國齡醫生 │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