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於己即是堅守一己的志氣。志氣在這裏包涵「志向」和「氣節」兩個層面。「志向」即人生的理想和抱負。對於孩子來說,即長大後他想做甚麼工作,想做甚麼事情,想成為怎樣的人。所謂「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為甚麼有的人能夠成就大事,有的人終生一事無成?有的人能夠流芳百世,有的人卻默默無聞?當中的分別不是命中注定,而是有否懂得立志。沒有志向,人生也就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也沒有動力,這必然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我並不是說家長必須要孩子在年幼時就給出答案,因為這些答案往往要到中學或大學,甚至更後才會確定。我想強調的是,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必須有意識地去思考並尋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最終他是否找到理想或完成抱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意識地堅持去找,這樣他的人生才不會在混混噩噩中虛耗。

「氣節」即做人原則。如沒有了氣節,則誠於事和誠於人都有可能成為愚惡的工具和幫兇。所謂氣節,亦即孟子所言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在面對富貴或貧賤時,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能改變的。人在面對最威武的的暴力或高牆時,總有一些東西是不可屈服的。這些東西就是人格尊嚴,就是良知公義。孩子未必懂得這些名詞,但家長還是可以從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從歷史人物的事跡中,讓他們一點點地逐漸明白當中的意義。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陳校長八不家教觀第六觀會說:應着緊孩子的做人生活態度,不是他的個人生活方式。因為如果花太多心力和孩子糾纏於這些屬於個人生活方式的事,既會產生更多不必要磨擦,亦會少了時間心力去關注上述屬於做人生活態度的事。而後者才是孩子人生優劣的關鍵。

陳葒校長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秘書長、香港私立學校聯會副主席,同時亦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