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反覆,似乎離疫症結束尚有一段長時間。這場疫症其中一個重要影響,是把大家趕到網上,無論男女老幼都開始要過數碼生活,因為各行各業都趨向數碼化,在網絡上提供服務。而疫情的拖延,讓大家進一步強化數碼新習慣。而我們生活上一點一滴的數碼新改變,正產生蝴蝶效應,顛覆整個世界!美國記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在紐約,就算在十名曼哈頓區的辦公室人員之中,只有一名選擇在家工作,每天就會影響店舖少賣十萬杯咖啡,紐約人以往大多喜歡在上班前買咖啡和百吉餅回辦公室,少了人返回辦公室,生意自然也少了,時代廣場的其他零售生意亦大受打擊。可以想像一些細微的習慣改變,會產生漣漪式的連鎖反應,造成深遠影響。例如多了觀眾訂看Netflix,有些電影院就要關門;更多人到網上購買肉食、蔬果和日用品,雜貨店就沒生意了。

很多人預測,在後疫症時代,購物商場將會沒落,既然商戶可在網上賣東西,為甚麼要付昂貴舖租?但當大家都跑到網上買東西,躲在家裏的被窩追看Netflix電影,留在家裏辦公,那麼我們就不再和小店的店員閒話家常,不再約朋友去電影院,跟公司裏的同事就沒有密切溝通,更談不上發展深厚友誼。這一切變化,都會影響人際關係及社群聯繫。面對種種即將到臨的社會文化變遷,家長首先要有前瞻性,認識可能會面對的變化,思考如何在新常態下運用數碼工具便捷地工作和生活,又不失溫馨的人際聯繫。家長最好有一些策略性安排,帶領孩子在新社會裏尋得數碼幸福。可考慮多帶孩子出門參加交誼活動,或者和孩子一起投入社會義務工作,令未來生活更有意義。

李月蓮教授 │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曾任職多間傳媒機構,現為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督導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涵蓋傳媒教育、數碼世代和新聞網站,身兼香港傳媒教育協會副主席,多年來積極推動本港傳媒教育。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