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講求創新、突破,創新教育亦是近幾年在教育界框外的另類主張。但又有幾多間學校願意真正地跳出框框,不再沿用19世紀的教學方法培訓21世紀的學生,勇於嘗試創新教育呢?而成功實踐創新教育的學校,又有甚麼樣的計劃及挑戰呢?

早前由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所辦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研討會2023」,將教育界及科技界人才聚首一堂,嘉賓們透過分享共同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交流對未來教育發展的心得。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討會2023」籌委會主席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

作為研討會籌委會主席,以及在教育上一向走得比別人前的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校長在推動創新教育上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未來教育連繫科技固然是好,但我認為仍遠遠不夠。」他認為在科技以外,應着重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才能在建立整全人格的前提下,善用科技的力量,為社會及世界帶來正面影響。李校長指出,若學生只依賴科技,卻缺少了靈魂,則無法為社會作出改變,因此未來教育便是注重提升學生的內在價值。

研討會首場主題演講「借鑑本地成功經驗創設未來教育的新可能」,邀得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邱春燕校長、迦密愛禮信中學何玉芬校長、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何樹顯助理校長及劉冠亨老師,分享他們各自在教育創新實踐的嘗試。

善用騰空課時 培訓學生知識以外的能力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的邱春燕校長多年來一直思考,對學生而言是否學習足夠知識、考好DSE、進入好的大學就等於成功?作為校長,她希望撇除這些固有觀念,透過恆常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意、自主學習、解難及協作能力。早前她到訪波士頓與當地學生交流,聽到有學生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改變世界」,這個想法讓她為之驚艷。她心想:「為何香港學生甚少有『改變社會或世界』的想法呢?」於是她決心創造更多空間予學生進行價值觀、生涯規劃及應用學習教育。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邱春燕校長。

邱校長於學校實行「優化課時」,包括安排中四及中五學生在課餘時間參與初創課程,針對有需要人士成立社企,讓同學在課餘時間亦能增值自己。有學生想到在深水埗區為無家者提供借西裝服務,讓他們能低成本地裝備自己,從而鼓勵他們踏出搵工的第一步。邱校長從中發現學生有相當出色的創新精神,希望他們能透過各種活動持續發揮所長,學到的能力亦是一生受用。邱校長認為能成功實踐創新教育的因素,在於一直抱着堅持的信念及有足夠的實踐能力,盼未來再加入更多社會服務元素,同時加以培訓老師,讓師生一起共同進步。

致力推動情境導向學習

「給予關愛、機會,令學生登高、望遠。」迦密愛禮信中學的何玉芬校長素來以此理念實行教育,以學生個人發展為首,希望打破老師在「輔導學生」及「重視學術表現」上呈現出的二元對立。有不少學校認為,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時相對會犧牲了學科的學習時間,經常處於掙扎之中,最後多數還是選擇了先讓學生「讀好書」,在生涯規劃上卻不了了之。何校長認為兩者絕對能夠並存,在校內推動情境導向學習,致力為學生營造多樣化的學習場景,令他們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對將來有用並產生興趣。

迦密愛禮信中學何玉芬校長。

何校長每年都會因應不同的學科及組別設計不同活動,提倡為學生帶來跨學科學習體驗。例如以咖啡為主題,透過咖啡店營業情境推動學生學習在企業經營上的知識。她認為活動能推動學生多作嘗試,而得出的成果更含有重大學習意義,令學生有強大的滿足感。

為學生擴大學習圈 步出學校踏入社區

學校培養學生並非為提高校譽,更多的是希望將他們育成能為社會作出實際貢獻的人才。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何樹顯助理校長分享,作為以融合社區與學校為目標的友善社區學校之一,近年致力推動「1.5公里體驗式學習圈」讓學生在學校外的1.5公里範圍內任意探索,令社區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場所之餘,同時促進學生參與社區事務及自主學習,更能幫助學校與社區組織建立緊密合作關係。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何樹顯助理校長。

在交流環節三間中學都強調夥伴(partnership)的重要性,認為要為教育帶來改變不只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的事,而是社會各界都必須採取行動,將新模式、舊有標準及創新方法連接起來,冀創新教育有朝一日能成為主流。主持李建文校長總結時表示,期望這些教育先驅的創新實踐經驗,能為其他學校發揮示範和參考作用,鼓勵更多學校實踐教育創新,開拓更多可能,並借鑑這些例子推動下一個教育變革,寄語教育工作者「Dream big、 Start small 、Act now!」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討會2023」舉辦當天所有來賓及參與者的合照。

社創界人才濟濟 為學校提供豐富資源

籌委會當日更於會場舉行 「社創 x 創新教育博覽」,分為「未來校園」和「社區及共融教育」兩大展區,共邀請了30多間教育創新機構擺放展示攤位。「未來校園」區邀請了與STEM教育如雲端運算、編程、太空教育、媒體等相關議題的社創教育機構提供簡單活動體驗;「社區及共融教育」區則邀請了在不同社會議題中活躍的社創教育機構,如長幼共融、種族共融、文化宗教共融、傷健共融,更有策展教育、博物館教育及社區導賞等,以推動及促進學校與社企的合作,為學校和學生提供創新教育的體驗。目前大部分社創機構也樂於與學校合辦教學活動如工作坊、同樂日及講座等,學校可多與不同機構合作,為學生帶來更多元化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