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犯錯總免不了。陪伴孩子們走完一段改正的路,是父母生涯清單上的常設項目。知錯認錯,領略過錯所帶來的教訓,孩子理應能逐漸總結經驗,慢慢成長。現實卻是不難發現有些孩子的違規基因特別發達,剛剛受過懲處之苦,忍過責罰之痛,卻轉頭忘記,很快重蹈覆轍,叫家長擔心又氣餒。有人建議用重典,對犯錯者施以皮肉之苦,或是公開羞辱,從而留下陰影和恐懼,以後會因為怕被罰、怕出醜而遠離過錯,以上建議只是安排犯錯的人為錯誤行為付出代價,卻沒有讓他知道自己為何錯、究竟錯在哪裏、誰人會因為他的錯蒙受傷害、以後可以如何避免一錯再錯……責罰豈是教養的句號?當你看到孩子哭訴着說:「我知錯了!我以後不敢再犯錯了,給我多一次機會吧!」有誰又能夠狠下心腸,對一個身體和心靈正在急速成長的生命嚴懲呢?假如你是個不忍見孩子受苦,卻又明白聰明的他們很快看清成人的弱點,會裝出一個可憐相來牽動你那條「就饒他一命」神經的人,試試奉行「小懲大教」原則。

「小懲」的形式各有喜好,我建議一種「大教」,是要孩子好好地寫下「萬一我下次又犯同樣過錯,我將會失去甚麼?」一切寫得越仔細越好,想想所犯的錯可能涉及失去健康、人身安全、財物、在朋友面前的顏面,以至父母對你的期望,甚或兄弟姐妹對你的信任;或者會影響到學業、喜好、校園生活。過錯會令你睡醒時不敢去上學,每天都怕給媽媽揭穿,想到要違背自己不再犯這個錯誤的承諾等等。若他寫完之後覺得會有很大損失,就是經過三思而決定不再做一件事情;但若果他衡量的結果是沒有任何損失,家長就知道孩子根本未掌握到自己的過失,必須清楚讓他知道錯在哪裏,應該如何改,不論大懲抑或小戒,一定要輔以「教」的養分,才能啟動未來的三思而後行。

植洪麗婷女士 │ 香港第一代通識教育科老師,資深教育工作者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