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是理財的基本功,成功人生的重要一步,因為透過儲蓄累積的不只是金錢,更重要的是歷練「能耐」。世上有價值的東西都需要時間等待,「肯等待學自制」是人生最可貴的素質,所以家長可以利用儲蓄鍛鍊孩子等待的重要性。

各位不要輕看「儲蓄」的好處,放眼世界,差不多所有國家教導孩子理財課時,都必以儲蓄為首。然而現今物質豐盛與快速文化影響下,教育孩子儲蓄實在不容易,要培養成習慣更是知易行難。

為甚麼現今一代孩子不喜歡「儲蓄」? 筆者試分析以下幾個原因 :

1. 生活物質供應太多,想不到有甚麼東西可以成為儲蓄「目標」;

2. 每當有想要買的東西,爸媽都會買給孩子,得物太容易了;

3 . 訂立的儲蓄目標 (例如讀大學用)實在是太遙遠了;

4. 心急等不了商品來得快了(快速文化);

5. 孩子對事物不珍惜,自然胡亂花錢;

6. 父母與孩子都不明白儲蓄的意義。

請大家不要因以上羅列的「儲蓄」困難,便放棄孩子在成長中最寶貴的學習機會。其實要令孩子一生愛上儲蓄也不太難,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1. 讓孩子養成喜歡儲蓄的習慣比存錢多少還重要

其實儲蓄重點在於喜悅的過程(看到錢越存越多),擁有動力便可養成習慣,結果還是次要。家長可以在孩子開始儲蓄時,為他們做個「透明錢箱」,並加上刻度目標線,每次投放金錢時,孩子都能看着進賬過程,看到自己一直累積的成果,那份喜悅自然就會帶動恆久儲蓄的耐力。

2. 認識儲蓄最終極意義及常備的應急「護身錢」

讓孩子明白儲蓄最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自己消費(夢想),只要父母在生活上買東西給孩子時稍為「留手」,並告訴他生活「想要」的東西要靠自己,還要未雨綢繆,常備應急「護身錢」,讓孩子建立肯為自己夢想而持久儲蓄的好習慣。

3. 用收集貼紙觀念,多儲蓄多獎勵

10歲前,孩子在家中錢箱成功儲蓄,家長可以發放獎勵,例如孩子每次儲蓄到20元便獎勵他一張貼紙,集合10張便可以獎勵他買東西時資助10元,如此類推,猶如銀行存錢有利息的觀念。直到孩子11歲時,錢箱的錢便可以拿到銀行正式開立兒童戶口進行儲蓄,到時亦真的有銀行利息了。

4. 鼓勵孩子訂立夢想計劃,透過儲蓄去圓夢

儲蓄可以培養孩子從小擁有能力去追夢圓夢,不一定要依靠父母,同時可以培養孩子生活責任感,日後想買東西時,讓孩子明白「等奇蹟不如靠自己」的道理。

撰文:財商教育學院校長關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