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學生年紀雖小卻計仔多多,透過運用各種編程及對創科的創科展熱誠,為創科界注入新力量。香港創新基金為延續去年逾萬人入場的熱潮,將於本月中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第二屆香港創科展,120隊來自本港中、小學入圍師生隊伍,將展示他們的創意研究成果。

今次有六隊來自不同中、小學的入圍隊伍,率先為大家分享他們的創意與誠意之作。同學們針對預防疾病、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等議題,運用創科提出嶄新的解決方案,反映出他們對弱勢社群的關懷。一起來看看他們令人眼前一亮的發明吧!

小學組作品:

(一)「Enkindle」三合一學童減壓寶

由英華小學四位男生 — 苗力仁、孫文謙、袁熙宏及周思泓所設計的「Enkindle」,是一部為學生而設的減壓小幫手,以加入時下最流行的ChatGPT程式,讓使用者可以在應用程式內把AI當作「樹窿」盡訴心中煩惱,善用ChatGPT的強大功能,讓使用者獲得人性化的回應。此外,程式還能紀錄每日心情及進行情緒健康測試等功能,結合外置硬件後更能進行香薰治療及呼吸練習。

由英華小學學生創作的入圍作品「Enkindle」。

同學們表示設計的初衷是希望改善學習的情緒質素,透過結合創新科技,為自身或朋輩提供情緒陪伴及壓力紓緩,提高學童的個人精神健康,他們亦希望將來能在程式中陸續加入AR及VR等科技提升使用體驗。此外,他們提及自己對創科非常有興趣,認為它能有效改變未來社會及提升人類的生活質素,因此對自己現時已有機會接觸創科感到慶幸。

程式附有Facenesh Extension(人面識別系統),以偵測面部表情分析使用者是「開心」或「不開心」。
使用者跟着花朵的開合頻率調節呼吸,達到減壓效果。

(二)老友記住食!智能藥箱2.0

來自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的三位同學黃孝翹、崔韶晃、陳泓善去年曾以「智能藥箱」參與第一屆香港創科展並奪得優異獎,今年將作品升級至「智能藥箱2.0」,體積比上一代更小巧,適合居住環境不大的老友記。作品靈感源於他們觀察到有認知障礙症的老友記們會有不定時,甚至忘記服藥的情況,因此希望藉智能藥箱提醒使用者服藥。藥箱更配合了物聯網及Touch LED技術,以傳送電郵予使用者或使用者家人作二次提醒,同時配有閃光和聲響功能提醒,功能非常全面。

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學生創作的入圍作品「智能藥箱2.0」。

在設計「智能藥箱2.0」時,同學們表示最大的障礙在於編程,例如過程中要多次測試不同的編程組合、程式經常出現大大小小的漏洞等,令他們花了不少時間去解決各種難題。編程對他們來說是課餘的一大興趣,雖然有時候回到家中仍要埋首編程、設計作品宣傳海報,非常忙碌,但他們表示從中得到的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

操作介面簡單,只需按下服藥數量及提醒時間即可運作。
只要將裝置連接到物聯網,便可以電郵提醒使用者服藥。

(三)智能回收分類裝置

來自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的三位女同學李心悅、陳欣悅、張梓晴所設計的「智能回收分類裝置」,設計靈感十分有趣,事緣學校一位老師非常喜歡飲汽水,卻因為怕髒和怕麻煩而沒有回收汽水罐的習慣,同學經過觀察後亦發現本港三色回收桶的衛生情況不太理想,因此設計出「智能回收分類裝置」,希望提高回收的便利性,推廣綠色生活。使用者只需利用裝置上的人工智能識別鏡頭將回收物品進行辨識,再將物品放進中間的管道,裝置便會自動分類至對應的垃圾桶,全程乾淨衛生。

由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學生創作的入圍作品「智能回收分類裝置」。

同學們表示對創科有興趣的同時,最大的初衷還是希望能幫助更多人。今次作品着重於推動環保,希望改善大家的生活環境,長遠而言鼓勵市民進行回收,紓緩堆填區的壓力。

隔着膠版利用管道便能完成回收,更方便、衛生。

中學組作品:

(一)智慧工地安全系統

來自鳳溪第一中學的舒汶耀、蕭雅丹、林子傲、黃志龍,他們設計的作品着眼於工地安全,望可解決經常出現工地意外的問題,保障工人安全。系統設置人工智能識別鏡頭,限制只有帶妥安全頭盔的工人才能進入工地,更附有拍卡系統用作記錄工人有否穿著安全裝置及足夠休息時間,減低工人發生意外的機會。此外,系統還會顯示工地當天的溫度、濕度及空氣中懸浮粒子的數據,以助分析環境會否影響工作,若指數過高會自動開啟噴水裝置改善工作環境。

由鳳溪第一中學學生創作的入圍作品「智慧工地安全系統」。

設計中同學們面對最大的困難是,由於系統運用到大量智能硬件,同學們對各類從未接觸過的硬件如AI鏡頭、TFT螢幕(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等感到陌生,因此需要花較多時間去瞭解其特性,以發揮它們最大效能。

以模型模擬系統如何在工地中應用。
螢幕會精準顯示環境數據。

(二)「Boba Gum」可食用潔齒香口膠

由聖保祿學校的三位女同學譚詠如、何旻禧、林伶叡所設計的「Boba Gum」,是一種可食用的潔齒香口膠,針對注重口腔潔淨,及有牙齒問題的人士、老人家及傷殘人士而設計。她們留意到韓國人十分注重牙齒清潔,甚至會帶牙刷、牙膏出門,但對都市人來說在外潔齒不甚方便,因而產生了靈感。製造及日常使用牙刷和牙膏的過程本身就會影響環境,用天然有機物料製造的「Boba Gum」則對環境友善,生產過程可以持續發展。而加入了藍莓汁的「Boba Gum」味道容易入口,其中一款更特地為使用假牙、不喜歡太黏牙的使用者加入了食用蠟,降低黏齒度。

由聖保祿學校學生創作的入圍作品「Boba Gum」。

由於市面上並未有同類的產品,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同學們需要由零開始反覆試驗,在「Boba Gum」的質地和口感上經過多次調整才能成功取得平衡。由於三位女同學也是修讀科學,因此她們本身就對科學有一定程度的興趣,對於能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活用到創作上,感到非常有趣及十分有成功感。她們清楚一般香口膠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在設計過程中盡量選擇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此外,她們表示希望將來可以將更多對人體有益的成份加進去,例如維他命C或需要咬碎的藥物等,以增加香口膠的可能性,不限於只作潔齒用途。

「Boba Gum」一共分為三種,分別是含中性酸鹼值、酸性及鹼性,視乎用家需要可選擇不同酸鹼度。

(三)「Plantis」農作物灌溉系統

來自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的四位同學孫允陶、鄧嘉倫、蕭梓滺、梁鎧澄所設計的「Plantis」,靈感源於去年四月疫情期間,內地農作物因未能順利運抵本港以致蔬菜價格急升,而溫室效應導致的氣候問題亦影響內地農作物收成,令他們反思究竟可否嘗試自給自足,在土地稀少的情況下也能種菜。於是他們想到用「海水」種植,設計出一款可將海水轉化為淡水的裝置,再用於灌溉「漂浮溫室」內的植物。當中所有模具都是以3D打印及雷射切割而成,所沿用的都是在校內搜羅到的廢棄物料,積極響應環保。

由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學生創作的入圍作品「Plantis」。

由於三位同學本身都對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課題大感興趣,加上都是選修地理科,結合了課堂中學到有關土地、氣候及種植等相關知識,促成了「Plantis」的創作。「大家成日話『AI取代人類』,但我相信AI係做唔到呢樣嘢,甚至將來可能個世界冇得用電,就連AI都用唔到。」他們深知可持續發展是長久以來備受關注的議題,因此希望可以利用創科力量做到更多有意義的事。

將裝置內的棉條置於海水中,便會自動將所吸的水轉化為淡水用於灌溉植物。
用於種植的「漂浮溫室」及太陽能發電板。

第二屆香港創科展將於6月17至18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FG展覽廳舉行,當中有120隊來自本港中小學入圍師生隊伍,將展示他們的創意研究成果。在一連兩天的展覽期間,大會亦邀請到不同嘉賓分享如何運用創新科技提升生活質素,以及有關應用在國際巿場的發展,更特設互動專區,透過富教育意義與趣味的活動體驗及交流,齊齊寓學於樂,探索創新科技的樂趣。活動現正接受網上預約登記,歡迎公眾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