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長跟我說,小朋友因為每日返學都要讓老師「撩鼻」做新冠病毒快測,久而久之養成習慣,竟然好像「唔撩唔舒服」;更有小朋友很緊張自己臉上的口罩,不喜歡別人隨便觸碰。想不到兩年的疫情下來,造就了孩子們這些新習慣,這讓我想起清代古文學家劉蓉寫的《習慣說》。

劉蓉小時讀書的書室地板有一處凹陷,他每天踩踏之下習慣了凹陷,早已如履平地;後來窪處被父親命人填平,他再踏上去時竟因為不習慣,反而覺得地板隆起來,令他十分感歎習慣的重要性。對孩子而言,能養成好習慣當然一生受用,若養出壞習慣,可能就很難戒掉。

我讀過一本令我畢生受用的著作——《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道出了很多良好而基本的習慣,例如要分享、要公平、要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和吃飯前要洗手等,都在幼稚園學得到。我自己亦從幼稚園起養成了好些習慣,包括作息要定時,吃飯要定時定量,還有整理自己的物品,養成了習慣,現在做起來一點也不困難。站在家庭醫生的角度,其實一般人只要能養成幾個基本的好習慣,包括早睡早起和吃飯定量和定時,已經可以避免一些毛病的出現,對健康有很大裨益。其實很多基本又重要的良好習慣,都能夠在幼稚園學得到,孩子在五歲之前養成的習慣,往後很難改變;根基打得好,便可習慣成自然。

家長們應從小培養子女的良好習慣,不需要多,也不求做到最好,只需養出基本的良好習慣,例如待人友善有禮、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以及早睡早起等,就已經很足夠。從我一開始舉關於快測和口罩的例子可以知道,孩子一旦養成了習慣,就不容易改過來。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跟隨孩子一輩子。家長的以身作則和循循善誘,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重要基石,正所謂「三歲定八十」,培養出良好的習慣才是真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陳潔玲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文憑多個學位,現任職家庭醫生,育有兩名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