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為衛生署建議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理想時間,接種疫苗後待體內產生足夠抗體,以便對抗一般出現於一至三月的冬季流感高峰期。其實流感與一般感冒有甚麼不同?身體出現喉嚨痛、鼻塞、流鼻水和頭痛的症狀,又如何界定為一般感冒,抑或患上流感?

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但致病的病毒兩者並不相同。普通感冒可由不同類型的病毒引起,最常見是鼻病毒,還有副流感病毒或季節性冠狀病毒等。可感染人類的季節性流感病毒則可分為三種類型: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與乙型流感佔感染的大多數。多年來流感疫情爆發,通常是與甲型病毒有關;而乙型病毒疫情往往是於相隔幾年才發生。丙型流感感染導致的病情較為溫和,一般較少機會誘發疫情。

一般感冒與流感的病徵很相似,包括流鼻涕、咳嗽、頭痛和喉嚨痛等症狀,不過一般傷風感冒只需四、五天時間便能自然痊癒;流感的病徵雖然雷同,也能在數天內減退以至自行痊癒,但病發時病徵往往較為急性和嚴重,多伴隨發燒和肌肉疼痛,咳嗽偏向嚴重和持續時間較長,免疫力較低的人士或長者一旦染上流感,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併發症,甚至死亡。

圖片來源:Unsplash

流感病毒會不時衍生新的病毒株,且沒有規律。因此世界衞生組織每年會建議流感季節應採用的流感疫苗組合,讓高危群組接種。除了接種預防疫苗,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亦是預防感冒或流感的適當方法。衞生署建議市民應:(一)、注意均衡飲食、定時進行運動、有足夠的休息、減輕壓力,以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三)保持空氣流通;(四)避免前往人煙稠密的地方;(五)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早向醫生求診。

參考資料:衛生防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