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前後、如廁後和弄污雙手後我們習慣要洗手,以減低感染疾病的風險。可是,這個人人也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識,究竟是怎樣開始的呢?就讓哈樂告訴大家!

洗手這個概念,源自十九世紀的歐洲,約有二百多年歷史。由於當時人們對細菌和病毒仍未有深入的瞭解,加上缺乏足夠及清潔的醫療儀器,導致當時醫院的衛生環境未如理想,很多病人因此而死亡。那時候,醫院被人們稱為「死亡之屋」,很多人也不願意到醫院就醫,認為在家中治療更為安全。

後來有一位匈牙利醫生史莫懷斯(Ignaz Semmelweis)發覺很多孕婦在醫院分娩後會因為受到細菌感染而死亡,而替這些孕婦接生的大多數為醫生,而那些由助產士接生的孕婦,分娩後的死亡率則較低。史莫懷斯醫生開始研究兩間病房在設備、清潔度,以及接生過程上的分別,但並沒有發現明顯的差別。因此,他推斷這情況有可能跟醫生及助產士的日常工作有關。當時,醫生還需負責進行屍體檢驗等工作,但助產士則不會,所以他推斷有機會是醫生處理屍體後未有洗手便為孕婦接生,將屍體上一些物質帶到孕婦身上,從而造成感染。

有見及此,他要求所有負責替孕婦接生的醫護人員,手術前都必須徹底消毒雙手,自此孕婦在分娩後的死亡率大幅下降。其後亦有更多醫學人員進行相關研究,證實洗手跟預防細菌污染之間的關係,故此勤洗手的概念得以廣傳。

哈樂提提你:一個現今如此普及的衛生習慣,想不到是經歷了這麼多重研究。大家記得要以正確的方法勤洗手,預防細菌感染。

關於生活教育活動計劃(LEAP)
「生活教育活動計劃」於1994年在香港成立,是一所非牟利的註冊慈善機構,旨在為青少年──包括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學生──提供正面而有系統的健康及藥物教育課程,讓他們明白藥物包括煙草、酒精和毒品對身體的影響,從而協助他們預防濫用藥物,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模式,讓他們成為具自信及能貢獻社會的人。LEAP的服務遍及全港,每年為超過10萬名學生提供服務。
查詢網址:http://www.leap.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