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擊是一項結合速度、技巧與智慧的運動,歷史十分悠久。劍擊運動可以追溯到古代歐洲,由士兵接受的劍術訓練演變而來。西班牙被視為現代劍擊運動的發源地,並藉着其軍事拓展,將這項運動流傳至歐洲各地。隨着社會發展,劍擊從戰場走進體育場,自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以來,劍擊已是傳統項目之一,香港亦隨着港隊劍擊選手近年斐然的成績,令這項運動更受注目和歡迎。
香港劍擊運動於1945年二戰結束後,由回流的留學生及劍手引進香港;1949年香港業餘劍擊總會成立,其後開始植根校園,並自60年代起開始舉辦校際劍擊比賽,可見這項運動其實在港穩步發展已久。據估計現時香港習劍的人數多達二萬人,主要來自大中小學校隊以及香港劍擊總會旗下近50間私人劍擊學校。

劍擊運動可分為三類:花劍、重劍和佩劍,三種劍的規則和打法都有明顯分別。花劍通常為初學者練習所用的劍,是三種劍中最輕的,以劍尖攻擊對方頸部以下至大腿以上的部分及背部而得分。花劍比賽中若雙方同時擊中對手,擁有攻擊優先權的一方,即先出劍攻擊而擊中者得分;被攻擊者須先做出有效抵擋動作後再進攻擊中才算有效得分。重劍就如其名,是三種劍中最重的一種,劍尖可攻擊對手的全身各部分,沒有限制,攻擊範圍亦較廣。在重劍比賽中,如雙方同時擊中對手的有效部分,雙方均取得分數;在沒有攻擊優先權的情況下,出劍及擋劍同樣重要。佩劍則既可用劍尖也可用劍刃攻擊,一般的動作與攻擊通常亦較另外兩種迅速及激烈。佩劍得分的有效部位包括腰部以上身體、面罩及手臂。三種劍擊運動各有特色,讓不同性格和喜好的運動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劍擊方式。

劍擊講求體能、反應、技巧、應變及專注,對訓練平衡、手眼協調及應變的能力大有幫助。此外,劍擊可鍛煉我們的靈活度和爆發力,更能提升專注力、反應速度和判斷能力。對兒童和青少年来說,劍擊訓練有助於培養自信心、堅毅精神和解難能力,亦可以訓練獨立應戰和面對勝敗的心理素質,並瞭解體育精神的重要性。


香港近年在劍擊界取得突破性成就。張家朗在2021年東京奧運勇奪男子花劍個人賽金牌,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奪得奧運金牌的劍擊運動員,並於2024年巴黎奧運成功衛冕,再奪金牌,寫下香港體壇史新一頁。江旻憓亦於同年巴黎奧運女子重劍個人賽贏得金牌。今年於世界劍擊錦標賽,蔡俊彥在男子重劍個人賽勇奪冠軍,為香港贏得首面世錦賽金牌,在最新世界排名升上第一,令人振奮。

香港劍擊運動好手輩出,屢獲佳績,吸引到越來越多青少年投身劍擊行列,帶動更多學校和體育會開設劍擊課程,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學習這項結合體能與智慧的運動。小朋友,如果你都渴望挑戰自己,並希望在運動中學習冷靜、勇敢和堅持,劍擊絕對值得一試!
資料來源:香港劍擊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