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長輩常說:「小時候的胖不是胖,長高便會瘦下來,小孩子根本不用減肥!」是不是即使體重高於正常,都不用擔心長大後會肥胖呢?
兒童期肥胖可影響成年期
兒童肥胖是需要正視的問題,因為肥胖會伴隨很多健康及社交問題,或會影響成長。其次是,有科學研究指肥胖兒童常有較大的脂肪細胞,在生長期脂肪細胞的數量有機會增加,這些脂肪細胞可帶進成年期,令長大後較大機會肥胖,減重困難,且較容易復胖。
在遺傳因素以外,兒童肥胖多半跟日常生活習慣有關,例如愛喝含糖飲料、零食當正餐、愛吃油炸和高脂肪的食物等;放學後和假期常常久坐在家,可能因為功課太多,課餘時間仍要溫習,也可能是坐着看影片、打遊戲機或上網,身體缺乏運動。家庭習慣也會有影響,例如父母無暇帶孩子外出活動、家中的飯菜較多油多鹽多糖,或者食無定時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習慣。
肥胖壞處多需要正視

肥胖有很多壞處,首先會帶來健康風險,包括增加體內各個器官的工作量,引致各種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睡眠窒息症、膽石、脂肪肝及關節炎等。此外,肥胖不單會影響我們的外觀,令我們自我形象偏低,也會令我們的運動能力欠佳,難以全情投入校內的活動和運動項目,進而影響社交生活。
小孩子是否屬於肥胖,可以參考BMI體重指數。6至12歲兒童,BMI如果介乎17.6至21.9之間,屬於超重;若BMI介乎19.7至26.6之間,即屬肥胖。不過小朋友不應透過節食減肥,只要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便可有效控制體重。首先要避免進食過多肉類、高糖分及高熱量的食物,例如炸薯條、炸雞、午餐肉、肥豬肉、即食麵、杯麵、香腸、雞翼、雪糕、汽水或手搖飲品等,可以考慮以低熱量小食如水果、車厘茄、粟米杯等作為零食。除了飲食習慣,也要定期進行適量的運動以減少脂肪積聚。最好改變久坐不起的習慣,每完成一份功課,或20至30分鐘上網時間後,便站起來拍拍手動動腳;能外出活動更好,可以到籃球場射球、踏單車、跑步,或輕鬆地散散步。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減重其實並不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