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但是,原來這個時間並不是永恆不變的!最近,科學家發現地球自轉的速度變快了,比平常少了約1.30毫秒,令2025年7月9日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短的一天。

地球自轉一圈通常需要24小時,也就是86,400秒。可是從2020年開始,地球自轉的速度開始出現變化。2020年地球自轉時間比正常少了1.47毫秒,2022年又刷新記錄,縮短至1.66毫秒;直到今年7月9日,錄得1.30毫米,再次打破了地球自轉最短的記錄,讓它有機會成為最短的一天。

地球自轉速度加快原因

為甚麼地球轉動的速度會變快呢?原來當中存在很多複雜因素,例如當月亮接近地球赤道時,會產生一種叫做潮汐摩擦的力量,令地球轉速變慢;相反,如果月亮離赤道比較遠,地球就會轉得快一些。

除了月亮,地球內部的因素也會對自轉速度產生影響,當地殼移動、冰川融化、大氣壓力變化,甚至我們人類的活動,都會讓地球的重量分佈改變,影響它轉動的速度。

 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除了造成大量傷亡外,也加快了地球自轉的速度。

此外,當地球發生不同的「大事」,也會對它轉動的速度產生影響。例如2011年日本經歷的311大地震,也令地球轉得快了一點點,整天的時間縮短了1.8微秒。

科學家會使用原子鐘測量時間,即使是非常微小的變化,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研究數據。

「毫秒」和「微秒」都是很短的時間,我們幾乎難以察覺當中的變化,但是這些數據對科學家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們用超級精準的原子鐘測量每天的時間長度,並且用這些數據來讓手機導航和網路正常運作。因此,如果地球轉動的速度出現變化,他們就要考慮是否需要改變我們計算時間的方法。

至於地球自轉速度加快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危機,科學家目前尚無定論,也沒有特別的應對方法。不過,只要我們學會愛護地球,實踐環保,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自然災害就會減少,對地球自轉速度的影響也會降低。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