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成癮已不是甚麼新鮮話題,但我們每天仍會不自覺地花上數小時在手機不停「碌」不停「Look」,除了關心時事外,我們也透過社交平台接收形形色色的資訊,往往回過神來才發現白花了很多時間。這一切原來不是偶然,而是每個科技巨頭精心策劃的結果。

Netflix一齣原創紀錄片《願者上網》找來多位曾於Google、Facebook及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位高權重的工程師及開發者,分享這些平台如何透過捕捉使用者的心理(例如人們熱衷於社交、渴望認同),設計一些令你忍不住沉迷的功能,然後再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漸漸改變我們的想法、信念及行為。即使這些功能推出的原意是好的,但在商業模式下卻演變成開發者未必希望見到的模樣。大家可能會想,哪有這麼誇張?別忘了我們的「對家」不僅是一群首屈一指的科技專才,背後還輔以精密的人工智能和程式演算法。所收集的數據並不限於我們讚好過甚麼,還記錄到我們在每幀相片、每段文字和每個廣告停留了多久,簡單而言就是我們在網上每個行為舉止都一直被監視、追縱和測量。誠然,社交平台很有它的魅力,亦成就了很多人間美事——親人團圓及找到合適捐贈器官等,但作為使用者的我們,不妨多瞭解一下這些平台的背後操作。

很記得片中一句話:「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當我們每天免費使用這些軟件時,想想我們背後付出了多少無形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在這個年代往往是最值錢的。片末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引領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善用這些社交平台,事情實在沒有百分百的對與錯,就如中文片名一樣——願者上網。

陳潔玲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文憑多個學位,現任職家庭醫生,育有兩名兒子。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