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近來關心的議題,相信必定包括東南亞地區的人口販賣騙案,緬甸則是其中經常被提及的國家。然而談到緬甸,你又有否留意早年該國爆發的羅興亞危機?2017年8月,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發動歷來最大規模的暴力行動,造成數以千計的人死亡,並迫使超過70萬人從緬甸逃往鄰國孟加拉。這場危機爆發至今已經五年,有關討論和報導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卻仍然影響着無數羅興亞人的生活和命運。

位於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是全球最大的難民營,容納超過90萬名羅興亞人。©Saikat Mojumder/無國界醫生

羅興亞人身分問題

緬甸軍方針對羅興亞人的暴力行動並非首次發生,而這數十年來的衝突,主要圍繞一個問題 ── 羅興亞人的身分。羅興亞人是居住在緬甸若西南部若開邦(Rakhine)的少數族群,他們大多是穆斯林,而緬甸則是一個以佛教徒為主的國家。羅興亞人與佛教徒一同生活了幾個世紀,直至六十年代初開始持續發生衝突。1978年,緬甸軍政府發起「龍王行動」,以暴力手段把20萬羅興亞人驅逐出境。四年後,緬甸當局更通過新的《緬甸公民法》,不承認羅興亞人為緬甸135個民族之一,令羅興亞人成為無國籍人士,自此逐漸失去公民權,行動和自由亦受管制。

無國籍人士是指不被任何國家的法律承認其國籍之人士,他們無法上學、求醫、就業、開立銀行戶口及置業等。©Yusuf Sayman/無國界醫生

活在困境與夢想破滅

繼1991年「清潔美麗國家行動」、2012年若開邦騷動、2016年軍事鎮壓等暴力事件後,2017年爆發的羅興亞危機屬前所未見。目前為止,逾90萬名羅興亞難民仍滯留在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除了生活環境擠迫,缺乏乾淨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等,羅興亞難民亦完全依靠人道援助維持基本生活。營內不乏兒童和青少年,他們無法接受正規教育,就如15歲的安瓦(Anwar)。

安瓦逃離緬甸時只有10歲,他與家人攀山涉水,連續走了12天才到達孟加拉。©Saikat Mojumder/無國界醫生

五年前的一個下午,安瓦看到緬甸軍隊攻擊自己的社區,並放火燒毀他的房子,於是與家人由緬甸逃到孟加拉,住進以竹枝搭建的難民營。那時侯安瓦還是個學生,他非常喜歡學習,學業成績優異,但逃亡令他的學業不得不中斷。「離開緬甸後我們的教育就停止了,唯一接受教育的機會,就是我們社群中的老師把羅興亞的孩子聚集起來一起教導的時候,但我有些朋友因為要幫補家計而缺課。」安瓦很珍惜每個學習的機會,因為他相信只有教育才可令他們這代人有較好的發展。安瓦想對和他一樣的年輕人說:「我從小夢想成為醫生貢獻社區,現在我知道這個夢想永遠不會成真。你們一定要把握機會盡你們所能學習,我和一眾羅興亞難民並沒有這樣的機會。」

渴望安全重返家園

除了溫飽和教育與就業的問題外,羅興亞難民亦飽受疾病之苦。為此,無國界醫生一直在營中提供醫療護理,涵蓋住院和門診服務,其中包括急症和深切治療護理 、兒科、產科等,而近年亦治療更多有關皮膚感染、經水傳播的疾病,以及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長期病。與此同時,團隊亦為羅興亞人提供心理健康護理,協助他們面對壓力和建立韌性。

無國界醫生由1985年開始在孟加拉工作,並於2009年在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開設當地的首間前線醫院。©Saikat Mojumder/無國界醫生

雖然很多羅興亞人面對嚴峻挑戰和長期困境,但他們仍咬緊牙關撐下去,為的只是等待安全重返家園的一天。「我非常想念我在緬甸的家。如果能有公義和公民身分,怎會不想回去?要是我們的孩子回去會被抓走和殺死,怎會回得去?我渴望和平,希望有朝一日能平靜地在緬甸生活。」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內一名育有六個孩子的羅興亞母親說。

撰文:無國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