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發展局、國家文物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三方聯合主辦的「同一屋簷下:嶺南傳統建築源流與藝術」展覽,將於即日起至2024年6月2日於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公眾可免費入場參觀,欣賞嶺南傳統建築歷史與魅力。

粵港澳三地耗四年成就首次合作

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總文物主任蕭麗娟
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長王強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館長黃海妍
澳門博物館館長盧可茵

粵港澳三地去年簽訂《關於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考古及文物建築交流與合作意向書》後首次合辦展覽,耗時四年籌備,由三地博物館團隊精心挑選了170件難得一見的藏品,讓參觀者可以一睹平常難以近距離觀賞的建築構件,當中大部分更是首次在港展出。展覽旨在向公眾介紹嶺南傳統建築歷史和特色,以及嶺南地區與中原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冀提高公眾對古物保育的意識及瞭解,亦希望透過觀展及工作坊,讓本地學生瞭解這套源遠流長、與本地文化息息相關的建築美學風格。

嶺南建築「三雕二塑一畫」的魅力

樓閣式陶屋模型 (廣州東山象欄崗出土 )。
這件方磚為五代十國時南漢國宮殿庭院地磚。
於香港向海灣畔出土、源自未元時期的「大吉」文字瓦當。

「同一屋簷下:嶺南傳統建築源流與藝術」展覽跨度廣闊,從嶺南史前傳統建築中的干欄式建築,到中原建築先進的夯土技術、磚瓦工藝、磚木結合技術和中軸對稱、院落布局的建築形制傳入嶺南;至唐代開始大規模以磚與瓦營建,及至明、清時代中原式樣的禮制建築,如宗祠、書室、寺廟及道觀等,經已遍及嶺南大地,整個建築風格的流變,形成獨特的「三雕、二塑、一畫」的嶺南建築裝飾風格。

元朗屏山達德公所彩門,刻有吉祥花卉和中國民間故事,展現精湛的木雕工藝。
諸葛亮走訪銀坑洞圖廣州金漆木雕彩門部件。
香港上環文武廟石雀替立體打印模型。

「三雕」指木雕、石雕和磚雕;「二塑」是指陶塑和灰塑;「一畫」就是彩繪壁畫。是次展覽可透過豐富而且難得一見的展品,充分感受嶺南建築「三雕、二塑、一畫」的魅力,當中不少展品來自香港歷史悠久的的廟宇、宗祠或書室,值得我們深入認識當中的獨特性。

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釉面筒瓦。

重點展品包括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借出屬國家一級文物、精雕細琢的「番禺神樓」、南越王博物院借出全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帶釉筒瓦及板瓦、澳門博物館的套色玻璃窗和竹編建築裝飾組件,精緻細膩;以及香港出土,珍貴的明朝成化年代紅砂岩雕花柱礎、多個宗族和廟宇組織及私人機構借出的傳統建築構件,例如廖萬石堂封簷板等。

「番禺神樓」
神樓門眉位置有暗八仙彩繪
橫眉上以精細的木雕重現「汾陽王郭子儀祝壽」的情境。
神樓側面。

「番禺神樓」源於有300年歷史的民間祭祀活動「洪聖王出會」,相傳「洪聖王」每年都會到不同地方出會,該年「洪聖王」所到之處,鄉民會預先打造金壁輝煌的神樓,以迎接「洪聖王」到臨安坐其中;該年完結時,鄉民會把神樓拆件封箱,待「洪聖王」再臨時便會重新架起神樓。是次展出的番禺神樓建於宣統元年(1909年),是嶺南地區現存最大、最精美的木雕製作,神樓寫有「何秉記造」的字樣,何秉記是廣神本地的店號,神樓以廣州木雕配以金箔貼鑲而成,整體的搭建佈局,宛如縮小版的宮殿。整座神樓是全木榫卯結構,合共有 166 件木構件,每個榫卯、每個角度都是巧妙運用,非常精緻。從下至上可分為台基、屋身和屋頂三個部分,其主要支撐結構使用泰國柚木,其他部位以老杉木為主。

人物柱
龍柱

神樓的細節極其豐富,藝術價值極高,暗藏多部經典傳奇及故事的人物,包括《唐人傳奇》、《水滸傳》、《西廂記》等;橫眉上以精細的木雕重現「汾陽王郭子儀祝壽」的情境,有洪福齊天的含義;寶頂有雙龍戲珠的木雕。神樓前有四條柱,一對是人物柱,左邊的人物柱有101個人物,右邊的有107個人物,加起來共有208位不同人物的木雕於其中,極其精緻;另外兩條為龍柱,取自魚躍龍門的故事;神樓門眉位置有暗八仙彩繪,地面的木板上特地描畫了常見於水泥階磚的花紋。整座神樓共重4.7噸,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特地為展示神樓搭建大型的臨時展廳,嚴格控制溫、濕度,以妥善保傳木製的神樓。由 166 件木構件組成的神樓,到港時合共花費了五天半時間組裝以恢復原貌,讓香港市民有機會親睹神樓真身。

展覽特別增設多個精采打卡熱點及分階段派發多款不同的紀念品,每月安排關於「灰塑」、「磚雕」、「壁畫」等不同主題的工作坊及講座,讓市民親身體驗嶺南傳統建築中「三雕、二塑、一畫」的獨特之處。

「同一屋簷下:嶺南傳統建築源流與藝術」展覽資料:
展期:即日起至 2024 年 6 月 2 日(日)
地點: 香港文物探知館專題展覽廳及庭院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三、五: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時 /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 10 時至晚上 7 時 / 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休息
費用︰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