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洲期間去了探望當地一位年長的親戚,昔日她對家居環境的整潔度不太着緊,對於過聖誕節亦沒甚麼要求,今次再見,赫然見她的家整理得井井有條,更買了一棵小小的座檯聖誕樹應節。我好奇地問她為何有如此改變,她說:「周圍個個鄰居都這樣做,如果我不跟隨,恐怕失禮街坊。」這位長者年紀已不小,早就有自己一套生活習慣,竟然會因為鄰居晨早七時起床打掃花園,她又跟着做;西方人重視聖誕節,家家戶戶都會掛燈飾,做家居佈置,她又擔心自己家裏如果一點裝飾都沒有,會在社區中顯得格格不入。我當然高興見到她有這樣正面的改變,這件小事讓我想到,長者根深柢固的習慣,尚且會因受他人影響而改變,小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就更加屢應不爽。本着這個道理,只需將孩子置放於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一個正面的同輩體群之中,孩子自自然然能夠在朋輩間良好的氛圍帶動下健康成長。

我認識一位大學教授,他說每年醫學院收生面試時,面試者是在外國留學回來,抑或地本畢業,從外型已可先分辨出來。外國回來的留學生,一般身材比較健碩,嘴角上揚,眼睛炯炯有神,整體散發出自信和陽光氣質,到最後必然有問題會提出。本地畢業生身材一般較為瘦削,行為舉止較為文靜有禮,必恭必敬的,而且大多學識豐富,答問題「轉數快」,可是到最後通常都不敢發問。光是這個分別,已能側寫出孩子成長的地方和所接受的教育是怎樣的。我身邊親朋戚友的子女去過外國讀書的,回來感覺都會脫胎換骨。今次在澳洲見過幾個剛從香港來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一開始也是不敢多說話,事隔一星期再見,已經顯得開朗了不少。香港的孩子本身學術能力「標青」,如能有機會到外國闖闖,見天見地,開闊心胸,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陳潔玲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文憑多個學位,現任職家庭醫生,育有兩名兒子。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