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先進的香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及其他數碼產品越來越普遍,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如果我們忘了帶手機出門,往往會坐立不安。但這些物品,有它們的「生命源」,如果不替它們充電,就用不上了,亦會為我們帶來煩惱。

原來在公立醫院的病房內,病人的手機是不容許充電的,所有插頭只供醫療儀器使用。但在疫症期間,不准家屬進內探病,手機是病人跟外界聯繫和上網的唯一途徑,手機用光了電怎樣辦?護士說他們要自備充電寶。如果充電寶的電也用光了又怎樣辦?護士答:「請家人帶另一個充電寶過來!」不禁令人疑惑,基層的病人有這麼多充電寶嗎?據悉曾經有一位住院婆婆的女兒要索回手機回家充電,誘發這位老人家的負面情緒,哭鬧了一陣子。

這令我想起朋友分享的另一宗個案:一位大學生到傳媒機構實習,有一天手機無電,她找不到合適的電源,剛好總編輯不在座位,她就在總編輯的桌頭上為自己的手機充電。這件事後來傳到老師耳中,老師勸勉她要尊重上司,總編輯的桌面是私人空間,不宜隨便去那裏充電。這位女同學還滿臉委屈問:「那麼我應該怎樣充電呢?」回想早前我在大學課室授課時,差點被電線絆倒,皆因有一位學生用了一條長長的電線為她的手提電腦充電。

這些例子反映充電原來是如此重要又急切!政府剛發佈了「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要打造一百三十項智慧城市建設。但如今連公立醫院病人的充電問題仍未解決好,香港似乎不容易一下子跨進智慧城市。以往老師一直指導學生怎樣正確使用新媒體及善用新科技產品,但似乎還要教授充電的智慧和禮儀!

李月蓮教授 │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曾任職多間傳媒機構,現為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督導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涵蓋傳媒教育、數碼世代和新聞網站,身兼香港傳媒教育協會副主席,多年來積極推動本港傳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