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都知道讓孩子作選擇是必要的,也是好的訓練,當孩子覺得成年人尊重他的主意,可以助他建立自尊。但我旁觀家長處理這個「抉擇訓練」時,往往未能掌握重點,一般最大毛病就是「假民主」——表面上讓孩子作主,但當孩子作出選擇後,往往因其選擇跟父母的心水有異,便被加以否定。孩子小時候常見的就在選食物、玩具、電視節目及興趣班等項目上。
「你想吃甚麼?」
「薄餅!」
「我提議不吃薄餅了,不如吃意粉。」然後就點了意粉。
那一開始你說:「我們吃意粉。」就好了,或者選意粉及乾炒牛河給他,他肯在兩者之中選一項,你就切記要尊重他的選擇。給孩子的選擇下框架也有很多好處,首先是示範何謂合適的選擇,例如孩子想自選外出時穿的外套,你可以因應氣候及場合等因素,拿出合適的外套給他挑選;其次就是避免在他作了極不明智的抉擇時,你要拒絕他,在他失望時,你甚麼充分的理由都起不了作用;更大的好處是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家長切勿「假民主」
孩子長大後,學業選科、就業選行、婚姻選偶等要作選擇時,如果家長繼續「假民主」,不但常令孩子失望,還養成他以後不再在你面前作出選擇,或放棄自己的想法,只努力迎合你的意思,甚或為了「氣一氣」父母,作出他認為你最不想的選擇,那是可悲的「雙輸」局面!
看選擇瞭解孩子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作出選擇,有助他們認識外面的世界、明白自己的喜好,以至建立個人風格:他選的小食、玩的遊戲、看的圖書、甚至選玩伴,都可讓旁邊的人瞭解這位小朋友。家長不妨放手給他自由選擇,千萬不要為選擇設對錯,只可「訪問」一下他選擇的原則:「你為甚麼選這個玩具?」「別的小朋友都有,我也想有一個?」「這個價錢最貴!」(家長可要反省一下你們是否習慣把最貴與最好的畫上等號?)「這個玩意很有趣,我會玩得很開心!」你也可以在平日示範解釋自己的選擇:這件衣服質料好,穿上很舒適;這作者的書我看過幾本,都很出色……我在菜市場作的選擇肯定深受家母這方面的解釋影響,也是終身受用的。

學選擇 也學捨棄
有些家長為了種種原因,不用孩子選擇,因為選擇要取捨,可能家長不忍孩子要「捨」,就「全部都要」,「反正我們花得起!」他們沒想過這個做法其實在剝奪孩子認識自己喜好,錯過學習建立選擇原則的機會。到了人生有些一定要選擇的關口:唸大專要選科、就業要選行、婚嫁要擇偶之時,就會茫然不知所措了!要選適合自己的學科、行業和配偶時,不單要「知彼」,更要「知己」,能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重視的價值,才可以選取真正適合的學科、發揮所長的職業,和愛護欣賞自己的配偶啊!

文:劉余寶堃太平紳士(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