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起步快慢並不重要,因為人生並非短途賽事。重要的不是贏在起跑線,而是能夠衝過終點線。所以我要談的第一個合乎時宜的家庭教育觀就是:「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步速,不會有統一的快慢標準。」

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會走會跑,有的一歲了還沒站得穩。有的孩子兩歲就會說急口令,有的三、四歲還只會說片言隻語。誰是正常?都正常。因為看長遠一點,耐心地多等一下,等孩子再長大一些,我們就會發現,一歲就會跑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比一歲還沒站穩的孩子走得更好,跑得更快。而很早就會說話的孩子,和較晚才會說話的孩子,日後在語言能力方面,也沒有甚麼高下之分。

學習能力發展也一樣。有的孩子很小就有不錯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有的孩子要等較年長才發展起來。學得快一點,學得慢一些,同樣都屬正常。不正常的,其實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我們的教育制度認為同一年齡和年級就必須有統一學習進度,認為所有七歲的小一學生都必須掌握同樣課程和考試範圍的學科知識,所以會把那些成長速度較慢的孩子視為差劣生、失敗者,或是打上不及格的烙印。但其實他們都是正常的。

家長必須明白這一點,你的孩子並不是有問題,而是他們都有自己的成長步速。因此父母應該給予子女(尤其是他們學習得較慢的話)更多耐心和信心,讓他們以自己的步速去成長。千萬不要被這個不合時宜的教育制度所欺騙,以為每個孩子都要照着統一的課程進度同步成長,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諸多批評、埋怨、催谷和逼迫,最終使孩子的成長步速被打亂及扭曲,反而害了孩子。

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步速,不會有統一的快慢標準。因此父母應該給予子女更多耐心和信心,讓他們以適合自己的步速成長。我以香港家長比較熟悉的賽馬為例。賽馬當然是以最快時間衝線為勝,但每匹馬由於血統基因不同,各自都有不同的競跑特性。要跑出最快時間,就必須以符合其特性的步速模式去跑。步速模式在賽馬術語中可大概分為「放頭」、「前置」、「居中」及「後上」四種。

「放頭」模式是馬匹一出閘就加速帶頭,希望能拋離對手直至終點。「後上」模式是馬匹刻意放慢速度留在馬群後面,直到最後幾百米的直路才發力超越對手衝線。至於「前置」和「居中」都是指馬匹在最後直路的衝刺前,保持於馬群中所處的位置。練馬師都能掌握馬匹的競跑特性,會據此指示騎師以哪種步速去比賽。如具有「放頭」競跑特性的馬被迫留在馬群後跟跑,牠在最後會因後勁不繼而追不上對手。有「後上」競跑特性的馬如果一出閘就加速,很可能還沒到最後直路就慢下來,在最後直路已無力衝刺了。馬匹如果被迫以不適合自己特性的步速去跑,後果不只是贏不了比賽,分鐘還會跑到內傷,甚至有生命危險。

孩子的成長也一樣,也有不同的步速模式。身為父母,要先觀察瞭解自己孩子的成長特性和步速模式。不必着急於孩子在某時某刻與同齡孩子相比的快慢,更不必因此而逼孩子改變他的成長步速模式。因為你的孩子成長特性有可能就是「居中」型或「後上」型的步速模式,如果刻意催谷他「前置」甚至「放頭」,不但捱不到成長的終點線,更可能因此受到「內傷」,產生心理陰影,從此不願在人生路上競跑。

陳葒校長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秘書長、香港私立學校聯會副主席,同時亦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