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德力的另一個重點,是從日常與家人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最基本的善意。所謂「孝悌為仁之本」,要養成孩子的仁德品性,便要養成孩子的孝悌之心。如果一個人連生育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敬重,與自己朝夕共對的兄弟姊妹都不能產生愛意,豈能寄望他能敬重他人關愛他人?孝悌之心即是「敬雙親」(泛指尊敬所有長輩親戚)和「愛兄長」(泛指敬愛所有親堂表兄弟姊妹)的心意和感情。

落實在執行上,就是注重孩子對父母、爺婆、兄弟姊妹和親戚長輩等人的言行態度。對雙親和長輩的善心愛意在於「敬」,對兄弟姊妹的善心愛意在於「讓」。孩子對自己的親人有了「敬」與「讓」之心,才能進而對非血緣關係的尊長和朋友懷有「敬」與「讓」之心,才能養成「善良」的德力。

不過「善良」的德力並不只於對他人的「敬」與「讓」之心,還在於對他人的惻隱之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同情心。惻隱之心本是人的天性,人皆生來有之,但如果後天不加以保存護養,還是會逐漸麻木泯滅,尤其是我們生活在現今這個縱慾橫流、世風日下的現代社會(未來社會應該更甚)。故此,身為家長必須幫助孩子保存惻隱之心。

保存惻隱之心的具體方法有兩個:一是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看到聽到讀到一些人的不幸和苦難,我們有意識地告訴孩子當今社會存在的種種不幸和苦難,不但讓他們知道有些人正在承受怎樣的痛苦,更要讓他們知道為甚麼那些人要承受那些痛苦;另一方面是讓他們親身嘗試一些幫助不幸者的義務工作,如果孩子年紀太小,可以讓他們在旁觀看你或別人做義工。只因唯有親身的體驗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孩子的同情心,使他的惻隱之心得以歷久常新。

陳葒校長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秘書長、香港私立學校聯會副主席,同時亦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