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是細水長流的大殺傷力武器,有些媽媽不論在任何時間、涉及哪些範疇及在何種心情下,都能盡顯「嘮叨」的本領。曾經有人將嘮叨分為四款:關心式、命令式、習慣式、發洩式。關心式:嘮叨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及提點,照顧他們生活所需,幫助他們好好處理日常事務,免得他們掛一漏萬,但實質是不相信孩子,怕他們行差踏錯,惹禍理虧,又介意他們處事不完美,總是不放心孩子獨立行事。命令式:不知道怎樣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凡未達標者,唯有一遍又一遍地命令孩子幹這幹那,聲浪因個人耐性漸耗而越來越煩躁,邁向粗暴管教,難以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孩子越發反感,對抗力積聚,起初頂嘴,後來是對罵,然後再命令孩子不准回嘴及對罵,最終是一邊嘮叨,一世勞氣,兩敗俱傷。習慣式:家長一天不嘮叨就不舒服,以為家中常存上一代對下一代的聲聲問,就是盡親職,誰不知只是個人擦存在感的活動,甚至連自己也覺得沒有成效的,卻像上了癮一般堅持獨白,只怪責子女無禮貌、無回應,從未想過如何修補溝通方式。發洩式:家長自己心裏煩躁,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自己也未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將孩子跟別人的比較,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原來弱視,只看到人家孩子的光圈,又聚焦自己兒女的過失,於是就嘮嘮叨叨宣洩自己不安的情緒,阻擋一切溝通。

終日嘮叨,媽媽和孩子也會疲勞!聽多了重單調的話,孩子先是心理疲憊,進而厭倦及不在乎;天天講重複單調的話,媽媽也會對自己角色設定生厭。嘮叨無助親子溝通,練習放手、尊重及信任孩子,他們才有機會成長,家長才會成長。

植洪麗婷女士 │ 香港第一代通識教育科老師,資深教育工作者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