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由於我的個子特別高,身高便成為話柄,因而聽過不少羨慕、妒忌和批評的說話。學業上,我和哥哥就讀同一所中學,因為他以極優異的成績畢業,所以老師和同學都會將我與他作比較,對我有一定的期望。成長路上,除了外表和成績,還會遇上各種各樣的比較──課外活動的表現、背境、家庭和際遇等。即使你不願,別人也會跟你比較,同儕間會因而感到受壓,甚至出現欺凌。學校及許多機構均會透過比較藉以篩選和分類;長大後的社會情況更甚,汰弱留強。我想,我是在最近這十年才漸漸走出與人比較和競爭的惡性循環,活得豁達。

父母可嘗試從小教導孩子正面地回應比較,讓孩子免受惡性比較帶來的壓力和負面情緒所折磨,並從良性比較中培養正向思維、同理心和追求卓越的正確心態,將壓力轉化為動力。要善用比較來教養孩子,家長可參考以下五項建議:一、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經常比較、批評或恐嚇孩子;讚賞的時候,要留意其他孩子的感受,也可考慮個個都讚,但要讚得合理;二、多陪伴、觀察和聆聽,靈巧地引導孩子跟父母分享心聲,父母便有較多機會分憂解難,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與人比較;三、比較雖然在所難免,但父母可從小啟發孩子,識別惡性比較,辨認哪些是無法改變或具貶義的,如比賽結果、學校、資質或出身等,並善用有建設性的比較來推動自己,以別人為學習對象來改進,如自律、勤奮向學和待人有禮等好習慣;四、父母可協助孩子以良性比較來作自我檢討,從而認識自己與別人的異同,體會和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接納自己的不足和恩賜,並學會如何欣賞別人及與人相處,關愛身邊人;五、父母可藉着良性比較來跟孩子訂下學習和改進自己的目標,循序漸進地同行、成長和進步,並嘗試找尋孩子的「閃亮點」,讓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快樂地做個更好的自己,活出平安與喜樂的成長路。

林永和醫生 │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x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