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香港成長,在劍橋大學分別修讀工程學及生物學的唐蒨怡Sarah和陳斯皓Nixon,受到對科學的熱誠所驅使,於二零二零年七月開設了Big Bang Academy,專門教授三至八歲小朋友STEAM知識。他們在編訂課程時有三個有趣的要求──希望令學習像電影般好看,像去主題樂園般好玩,同時要像在課室學習般有系統及教育意義。

(左起)Big Bang Academy聯合創辦人唐蒨怡及陳斯皓。

放棄高薪厚職全情投入科學教育
Sarah和Nixon本身是劍橋校友,回港後從事金融相關的工作,數年後在職場重遇。兩個「科學怪人」發現大家對科學的熱情原來仍然熾熱,同樣希望將科學家的求知精神與思維模式介紹給香港的小朋友,於是從兼職教班的形式做起,逐步建立出Big Bang Academy。Nixon表示:「我們選擇這條路,不是一般劍橋校友的選擇,須知道畢業出來做iBanker、醫生和律師人工高又穩定,但這種按部就班的人生未必一定有意義,而當社會有需要時,又到哪裏去找科學專才呢?我們不一定要培育小朋友成為科學家,但至少讓他們學會科學思維,瞭解甚麼是科學,對未來社會發展會是一件好事。」

本身的工作經驗與教育無關,辦學涉獵到科技、人才管理及資金運用等技術,兩個人要一腳踢,事事從頭學起,Sarah大歎創業家其實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有型!加上在香港實行STEAM教育絕不簡單,他們的成功,能夠活學活用科學思維在此應記一功。Nixon解釋科學思維的好處:「有受過科學思維訓練的人,會比一般人多做幾步,包括懂得制訂目標、訂立假設、求證假設、進行實驗、收集和分析數據。做科學實驗跟商業項目方法一樣,我甚至認為這種思維可以應用在生活每個部分。有了這種思維訓練,任何新東西新知識都可以放馬過來,只要利用上面提到的五個步驟不斷學習,便足以應付新挑戰。不敢說這套思維在各行各業都百分百合用,但至少能夠讓你有目標及方向去把事情做好。」

科學不是只有編程和機械人科技
家長們聽到STEAM課程,往往只聯想到時下流行的編程和機械人科技,Nixon認為這些對孩子來說是「未學行先學走」的科學知識。Nixon指科學知識的基石是自然科學和工程學,因為不同科技其實都是以工程學思維作為基礎,只要學好這種思維,懂得五個科學思考步驟,將來要掌握其他科學知識就會相對容易。

Big Bang Academy推行的是STEAM教育,與我們聽慣聽熟的STEM,差了一個「A」字,代表Art。從前文科和理科有如楚河漢界,互不沾邊,藝術跟科學到底有甚麼關係?Nixon解釋:「科學訓練向來着重邏輯性思維,但人的腦袋其實有兩邊,除了講邏輯,還需要創造力。在STEM中加入Art,是希望科學和藝術創作能夠共學相長,科學入面其實不乏視藝與圖像,例如人體和分子的結構等就需要畫面去理解。科學的範疇可以很闊,不單只有實驗,在分析數據和建立模型時就需要視藝知識。我們希望家長明白,藝術不等於與科學無關。」

科學就如一片海洋,既闊且深,三至八歲的兒童學習科學,並非講求有多深入,而是接觸得愈闊愈好。Sarah認為家長有時候會基於自己對小朋友的理解,將他套入一個既定框架,例如認定孩子只愛藝術和文字,或者科學就只對編程有趣。「其實小朋友的腦袋非常廣闊,不應局限他們的天地,即使愛看書愛跳舞,並不代表小朋友不能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兩者其實沒有矛盾。」Big Bang Academy希望透過全面而有系統的課程,為孩子介紹從基本如物理、化學及生物學,到環境、地球和太空等不同科學範圍,讓他們瞭解到原來生物學還細分為海洋生物學和病理學等,拓闊孩子的眼光。Sarah和Nixon深信,如能從中尋找到自己的興趣,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其實會主動發掘更多相關知識。

Sarah和Nixon深信,如能從中尋找到自己的興趣,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其實會主動發掘更多
相關知識。

硬知識不足以帶領孩子走向未來
談到教育的大趨勢,Sarah和Nixon認為混合式教學未來五年都會是世界主流的教學模式,即使沒有新冠疫情,線上線下雙線學習的模式都會一直並存。Sarah認為線下學習不能被取代的原因,是學童必須要有正常社交和與人互動的機會,不能單向地只從線上接收資訊。「一班三十個學生,每個人步伐以至興趣都不同,學生們其實不需要傳統的督促學習,老師亦不會百分百懂得所有知識,所以講到學習硬知識,線上學習其實比線下更有優勢;回到班房就應以互動、討論、分享及小組學習為主。」


傳統家長不論對學校以至興趣班的期望,十居其九都是以孩子所學到的硬知識多寡作為依歸。然而Sarah和Nixon指出,硬知識已不足以應付孩子未來的需要。Sarah指:「現時的工種到小朋友長大以後,可能有百分之六十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有很多人做加密貨幣交易或做視藝創作,我們小時候讀書也沒有這些職業。沒人能夠想像二十年後世界會是怎樣,硬知識又有甚麼用呢?最有用的是你有動力去不斷學習和時刻思考,學STEAM就是推動你在思維上做好準備,迎接將來的新挑戰。」Nixon強調:「知識其實很容易學得到,思維卻是一生受用。」有見及此,Big Bang Academy的課程從開課以來亦一直無限改進中,除了希望更貼合小朋友的需要,更希望學院能帶着一班未來的小小科學人才與世界接軌。未來其實會陸續出現更多新課題,例如新興的NFT和區塊鏈,這些都是以前聞所未聞的,家長亦未必瞭解。Big Bang Academy會將新興學科引進課程,介紹給小朋友認識,同時亦會與不同團體合辦線下活動,例如早前就帶了二百多位學生去參觀新型冠狀病毒測試機構Prenetics的實驗室,為小朋友講解病毒和基因測試的相關知識,希望從中提升大眾對科學的關注。

Big Bang Academy的實驗套裝能夠讓小朋友在家自己動手做各式各樣的小實驗。

要小朋友學會不怕錯,家長先要不怕「瘀」
Sarah和Nixon認為學習科學的一大好處,是讓小朋友學會不怕失敗和錯誤。Sarah指其實每個錯誤都可以讓你找出一項新資訊,讓孩子學得比人快:「教育制度普遍着重分數,其實不能推動小朋友將來成功。未試過承受失敗的小朋友,爭取成功的決心必然不足,只有不怕失敗,才能培養出孩子堅韌的個性。」Nixon認為這方面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很多家長會擔心小朋友問他們關於科學的知識時,自己根本不懂回答,感覺『好瘀』,其實家長應該讓小朋友瞭解,自己不是每事都懂得回答,不懂亦沒有甚麼好羞恥的,世界之大,無論大人或小朋友都可以有不明白的事情。遇着有不懂的地方,不妨跟孩子一起討論,一起尋找答案。科學思維就是可以讓小朋友敢於做錯,希望家長可以跟小朋友一同培養這種思維,以身作則。」

STEAM教育之路知易行難,但Sarah認為有困難代表有機遇。「香港這方面的發展空間比外國大得多,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令我們感覺很刺激。我們就像蘋果一樣,要做先鋒。」Big Bang Academy的願景宏大,並非只講求自己的教育目標成功,他們更希望社會上有更多人關注科學,令到STEAM教育更普及,推動整個社會走向科學化發展。「其實科學知識可以解決到世界上許多難題,例如人口過剩、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等,將STEAM引伸到去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上,讓小朋友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如何影響人類生活,推展到同理心的層面,讓他們明白科學是一個可以幫助他人和解決問題的途徑。」

Big Bang Academy最近為「友邦慈善基金網上健康樂園」擔任導師,開設STEM Academy,教授有趣的科學知識,內容包括人體結構、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的運作等。除了生動的教學,STEM Academy每堂亦會教小朋友在家做一項小手工或小實驗,深化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如有興趣,請登入www.AIAF-wellness.org免費登記,參加每星期更新的課堂,更可重溫STEM Academy的精采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