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跟一班來自商界、社福和醫療界的朋友見面聊天,大家都對近年新入職的年輕人不約而同地有這樣的感想:新一代實在「唔話得」。這個「唔話得」跟昔日「抵得諗」的意思大相逕庭,指的是他們完全不接受任何批評,即是所謂的「玻璃心」。他們抗拒任何批評的態度達至令人震驚的程度,即使用最委婉的表達方式作善意提醒,他們輕則黑面,重則即日付錢辭職,甚至當場情緒崩潰,要求立即見輔導員。這些年輕人全是成績優異,亦努力向上的人才,現實世界裏,面對不同職場,每個人都在所難免會暴露出自己的瑕疵,因接受不了而導致要接受心理輔導,甚至要轉工,實在非常可惜。我們這群六十後的家長欲探討箇中原因,有人認為跟現時的快樂學習模式有關。國際學校和現今的快樂學校推崇快樂學習模式,用特別多的讚美去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偏向少批評多鼓勵,本來是個非常正面的好方法,但久而久之,卻令小朋友如像活在棉花球之中,容易養出「玻璃心」,連善意的批評都接受不了。現今的父母亦少責罵多順從,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的,更加疼如心頭肉,捨不得說一句。

我當然不是勸家長們走回頭路,我們小時候那種打罵的教養方式當然不宜重蹈覆轍,要糾正小朋友的「玻璃心」,其實只需一個單方法——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父母完全毋需嚴苛責罵,小朋友做得好當然有讚賞,做得不好的時候只需溫柔而堅定地向他們表達不是。家長判別事物宜公平和保持一致,不要一時一樣,令孩子無所適從。用溫和的態度及冷靜的情緒,來給予孩子一個反映現實的回饋,讓他們知道做得不好會受到批評,需要改正。自孩子一歲起便應用這種教養方式,讓他們適度接觸現實。我相信聰明的家長不會只用甜言蜜語去包住孩子,而是會適時讓他們知道,現實世界裏會有人說「不」。

陳潔玲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文憑多個學位,現任職家庭醫生,育有兩名兒子。

圖片來源:Pexels、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