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只是一個求學問的地方,更重要的作用,是培育未來社會人才。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最近開展了一項「人才培育計劃」,冀能發掘每個同學的獨特之處和才能,加以培育,令他們未來的人生發光發亮。

中五B班趙偉俊同學認為老師能根據同學的才能給予相應的指導及相關課程,令學生們能夠真正探索自己的才能。

十年培育計劃造就「未來能力」

伍少梅中學的「人才培育計劃」旨在培育學生的「未來能力」。「未來能力」指學生畢業後投身社會需要具備的一系列能力,包括(一)溝通表達能力:這種能力並無法被人工智能取代,每個人不論從事任何工作都必須具備;(二)領導能力:如何去帶領他人達成目標,一同走得更遠?(一)未來學術能力: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或雲計算等,將會在未來工種上大派用場的新興科目,宜讓同學們趁早接觸。

凡獲選入「人才培育計劃」的學生,在滿足基本學術要求後,校方將會就學生的能力、興趣及所長,額外加入一些專項培訓;校內課程亦會與時並進,按部就班進行革新,加入新興科目及未來社會所需的元素,務求讓同學們具備各種未來必備的能力。另一方面,學校亦很重視一些人生必備的軟技巧,包括人際關係、溝通能力及德育能力,伍少梅中學尤其重視學生品格,正直誠實、負責任和懂得關愛他人等,是校方一直大力提倡的品格教育重點。

陳智偉助理校長補充,這項「人才培育計劃」其實與校方奉行的十年學生培育策略,結合起來是一個整全的人才培育藍圖,目標是「以終為始」── 學生修畢六年中學,以及四年大學或專上課程,預視這十年求學生涯後社會將會需要怎樣的人才和能力,透過自我認識、探索潛能、制定計劃及深度培育四個範疇,帶領學生好好裝備自己,好讓十年後投身社會時已掌握好一切所需技能,運籌帷幄。

中二A班的劉焯傑同學因為出色的音樂才能加入本計劃,他將於暑假期間到科大參加一個專為優才而設的音樂創作入門課程。

學生感恩個人潛力被看見

帶領「人才培育計劃」的教務長梁志欣老師表示,目前計劃有合共17位同學入選,這些學生均具備一定的學術能力,亦能在學術以外展現個人潛能及多元能力,例如藝術、音樂或運動項目等專項上有可待發掘的潛力及成長空間。經老師評選及面試後,便能成為「人才培育計劃」的成員,每位成員將會由專屬的老師直接跟進,務求訂立出能貼合學生個人學習及發展需要的規劃。

計劃其中三位同學,包括中二A班的劉焯傑及余梓鏗同學,以及中五B班的趙偉俊同學,最近就成功匹配到由大學主辦的暑期增益課程,分別獲得由港大、中大及科大主辦的優才計劃及暑期課程取錄。教務長梁志欣老師指,這些課程是校方刻意安排及特別推薦給計劃的學生,主要按同學的才能安排參與,例如劉焯傑同學就因為出色的音樂才能加入本計劃,他將於暑假期間到科大參加一個專為優才而設的音樂創作入門課程。陳智偉助理校長補充:「這些增益課程是學校為學生刻意搜羅得來,回應和認同學生有潛能的地方,讓學生明白只要努力就不要局限自己,藉此機會拓闊視野,跟大學的師生交流,看得更遠。」

中二A班的余梓鏗同學感恩這個計劃令他在藝術及英語都有機會雙線發展。

每位學生從增益課程學成歸來後,將來在早會或周會時間跟其他同學分享成果,藉此帶動校內的學習氣氛,鼓勵其他同學積極發展所長。校方亦期望計劃的成員能在班內發揮作用,活用自己的未來技能,助計劃吸納並帶動更多新成員加入。計劃並無人數上限,只要同學們達至學術要求並展現出個人潛能,都有機會入選。校方冀望透過計劃能鼓勵家長多留意子女的才能,發掘和瞭解他們的興趣所在,在家亦可以嘗試發展及培育,最重要是令學生有一顆想要力爭上游、展露潛能的心。

三位成功獲匹配大學暑期增益課程的同學,都非常感激自己的才能被看見。中二A班的劉焯傑同學表示老師真正有留意到同學的潛能和才能,希望將來能夠用這些能力回饋學校,包括回校分享及為師弟們謀求工作及發展機會等;同班的余梓鏗同學亦對能參加大學舉辦的課程非常感恩,他已經有明確目標,希望從事藝術及設計,多得這個計劃,令他在藝術及英語都有機會雙線發展;即將於暑假到中大暑期學院學習品牌數碼行銷的中五B班趙偉俊同學,則認為老師能根據同學的才能給予相應的指導及相關課程,令學生們能夠真正探索自己的才能,不至被埋沒。他亦期望能在計劃中學習到更多工商管理的知識,盼將來能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發展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