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未夠10歲的Chinny何芊芊,是一位攀石運動員。年紀少少的她有着非常遠大的夢想:「我希望代表香港參加奧運會!」雖然說話有點靦腆,但一攀上石牆立即判若兩人,動作揮灑自如,三爬兩撥便迅速登頂。原來Chinny自兩歲開始便隨父親接觸攀石運動,她的父親正是前香港攀石代表隊運動員、「最年輕的長州包山王」及JUST CLIMB聯合創辦人Danny何善揮。
鍾情攀石帶來的滿足感

Chinny自小跟隨爸爸出入攀石場,耳濡目染,加上等爸爸時常有機會試攀場內的石牆,令她開始對攀石產生興趣。Chinny表示:「攀石其實不容易,有些路線很難爬,有時會擦損手腳皮膚,爬高牆更會令手臂痠痛。」但她被這項運動深深吸引,更立志成為專業攀石運動員,冀有一天能代表香港躋身奧運。「我接觸過很多不同類型的運動,如劍擊、跳舞、跑步、游泳等,很多很多,但最後我還是選擇了攀石,因為它是最好玩的。我很喜歡成功爬完一條線道的感覺,令我覺得很滿足。」

Chinny七歲開始參加比賽,八歲起以運動員身分接受正式的專業訓練,每天要練習兩至三小時,一星期足足要訓練五天。2022至2023年,Chinny在本地的抱石賽事Hong Kong Boulder League連續兩年於不同季度的賽事中穩佔三甲之位;去年她征戰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北京,參加當地的兒童及青少年攀石公開賽,於內地競爭激烈的「第八屆全國少年錦標賽」獲得第八名;又去年於馬來西亞的CRANK Boulder Competition Youth 4組別獲得第二名,今年拿下了冠軍寶座,不斷透過比賽累積實力和經驗。來年她將會參加一個香港的攀石公開比賽,如能獲取好成績,便很有機會能躋身香港代表隊,朝夢想踏前一步。
比賽令她克服了畏高的恐懼
不過攀石運動殊不簡單,既要不斷克服困難,有迎難而上的決心,更需要屢敗屢戰的精神,來征服高難度的線道。Chinny指:「我曾經試過在一場比賽入面,反覆嘗試同一條路線22次,因為爬來爬去都完成不到,令我覺得沮喪和氣餒,但到最後我還是成功完成了。有時候練習反覆嘗試的次數更多,甚至爬上百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坐在一旁先休息,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後便重新嘗試,但有時候都要接受自己未能征服那條路線,會留待下次再試。」Chinny曾有畏高的恐懼,但比賽高度集中和專注的狀態,終令她戰勝恐懼:「我以前害怕爬高牆,去年在北京參加了內地的全國少年錦標賽,我很專注在比賽中,爬的時候都忘記了自己身在高處,自始便克服了對高牆的恐懼。」
攀石鬥志鬥力訓練孩子不畏困難

Chinny的媽媽Cherry是JUST CLIMB的聯合創辦人、董事兼總經理,她直言女兒是個很有決心,亦對自己頗有要求的人,因此對她成為運動員的最大期望,是盡量去享受這項運動的過程。Cherry表示攀石運動在港雖然不算普及,但在世界各地越來越流行:「攀石在港不是一項主流運動,不像游水、打籃球這些運動每個小朋友都接觸過,然而在不少國家有越來越多人投身其中,內地為10歲以下兒童舉辦的攀石比賽,動輒有數千人參加;日本亦有不少上了年紀的攀石愛好者,六、七十歲仍繼續爬,甚至有輪椅攀登運動,給殘疾人士參加。」

Cherry冀透過大力推廣攀石運動,將它多方面的好處帶給下一代:「攀石需要鬥智鬥力,鍛鍊參加者的意志,並訓練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學會不輕易放棄和如何面對失敗的精神,攀石真的可以帶給下一代很多重要的價值。父母亦可從中學習欣賞小朋友踏出自己舒適區的勇氣,孩子每個階段的收獲都值得父母看見和鼓勵。所以我們希望更多四、五歲的小朋友前來體驗,恆常學習及練習幾年,建立了興趣後,七、八歲開始可以接受精英訓練,受訓成本地的兒童代表,十歲起便可以參選港隊,有機會代表香港出賽。」
與同伴迎難而上創造積極人生

Chinny的爸爸Danny亦認為攀石的體驗帶給參加者的情緒價值是無可取代的:「踏入AI年代,小朋友和年青人知道的事情越來越多,但攀石運動有些元素和體驗是AI無法取代的。攀石需要面對的包括挑戰自己的恐懼,以及如何在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攀石過程中家長無法幫子女解決他當下面對的困難,孩子只可以靠自己一雙手一雙腳去完成。過程中孩子或會感到無助,但攀石教練會教他他們從訂立小目標做起,毋須一下便征服整條路線,要爬到最高,完成小目標,取得成功感,才再訂立下一個目標。孩子有興趣繼續,便有機會一手一腳完成一條線路。其實不只是小朋友,成年人都要面對很多挑戰,希望大家來攀石的時候,會明白困難人人都會面對,人人都有卡關、都有恐懼、都有沮喪的時候,透過攀石讓我們接受和學會面對困難,體驗與同伴迎難而上、共同成長的感覺。希望來學攀石的人都能帶走這份精神價值。」
圖、文:黃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