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書多年來被視為學生認字識字的基礎,即使不少學校銳意減少測考,冀減輕學生壓力,書仍舊要默。位於天水圍津貼小學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卻敢於一反傳統,宣佈今學年起取消中英文默書,改以多元化的識字策略效鞏固學生的字詞學習。學生當然歡迎,家長和老師對此卻仍有疑慮,擔心默書的責任會轉嫁至父母身上,老師亦怕失去一套行之有效的客觀評估準則。校方推行新的識字策略,成效有力地將家長和老師的疑慮一掃而空。
不再默書騰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

劉鐵梅校長表示,取消中英文默書由構思到推行花了半年時間,至今年九月落實。她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即使學生在默書中取得高分,但在寫作或考試時,仍常常忘記字詞的正確寫法,反映傳統默書往往只能建立短期記憶,未能真正促進字詞的長期掌握。劉校長認為與其讓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反覆練習默書,不如將時間用於廣泛閱讀與多元學習,希望可藉此鼓勵學生通過探索式學習、自主閱讀或項目式學習來掌握知識,減少機械式學習,「尤其學生認字識字學習進度不一,取消默書可以讓教師採用更多元的評估方式,例如口語表達、創意作品或實踐活動,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至於取消默書騰出的時間,在校可以讓學生進行其他學習活動如講故事或其他需要想像力的活動,幫助學生發展創意思維;在家則可減少重複性背誦的負擔,為學生騰出更多空間,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並鼓勵廣泛閱讀。
新措施見成效 增進學生識字興趣 掃除家長疑慮

校方在宣佈推行新措施之初,家長和老師都分別表達各自的疑慮,家長關注學校如何確保學生仍能有效掌握字詞,老師擔心失去一項清晰的評量工具。為此,校方花了不少時間,透過舉辦講座、校長家長會、老師家長會,以及日常與家長的交流中,讓他們深入瞭解、討論取消默書後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家長解惑;學校亦邀請大學專家為教師提供專業指導,科主任亦積極帶領科組同事集思廣益,在暑假期間,邀請老師們分享各自設計的識字活動。
劉校長表示新措施初步顯示效果正面,例如學生善用默書的時間多看課外書籍,能更自主地選出自己需要加深記憶的字詞,進行温習;對老師提供的識字遊戲都感興趣,樂於完成;而老師在觀察學生的作文發現學生的識字量較以往多,在考試時能夠運用所學的字詞進行作答。學校稍後會以學生問卷、自評方式,客觀檢視新措施成效。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副校長張靜思補充:「學生在沒有默書壓力下,在識字活動前更主動作預習準備,對老師安排的識字任務亦充滿期待,學習態度變得更積極主動,學習成效亦更為穩固。」
中英科以趣味遊戲激發學生識字學習動機




校方在推動取消默書的過程中,中英文科均加入了不同的識字學習活動。英文科科主任王森彥稱,在英文科引入Phonics Wheels 拼音輪盤遊戲、BINGO、Word Search Challenge、Hangman 猜字遊戲等,透過趣味學習,學生逐步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生字和詞匯,同時在午息時間,透過連結學生喜歡的電子遊戲進行班級串字比賽,更可在遊戲逐步加入謎語題、辨別錯字題等增加刺激性,騰出課堂時間又能讓學生進行高階思維訓練。而中文科科主任馬靄怡則表示,中文科需要營造讓學生愛上文字的環境與方式,為此學校設計一系列有趣的識字活動,包括以動作表達或猜想字詞意思的律動活動,認部首識字的拼砌字卡,老師亦會善用電子平台如Kahoot、Wordwall、Quizlet 進行互動練習,幫助學生在輕鬆環境下,加強對字詞和語言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善用AI靈活學習與時並進

劉校長亦善用AI 融入學習和評估,提高學生識字認字的趣味性,例如透過AI 音樂創作程序,將評核學生的生字及句子結構,以主題方式以AI 語言模型創作歌詞,製作生動的歌曲;學生亦可在預先認識和學習生字,然後在課堂上聆聽歌曲並填寫歌詞,這些結合AI 的靈活學習方式,較傳統方法趣味性大增,更能加深學生記憶字詞。「現時是AI 年代,學習模式亦要與時並進,新一代的學生需要更貼近他們學習方式的教學方法,才能學得更深入、更廣泛。」
劉校長相信在十年之內,大部分學校將不再以默書作為主要的識字評估方式,轉而採用更有效、更具啟發性的識字教學模式。「正如人工智能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學校着眼學生的未來發展,重視培養他們的數碼素養,讓學生學會擁抱並善用科技,懂得整理資訊、有效運用資源解決問題,具備創造新想法與內容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