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詠荇從小由婆婆及公公帶大,老少感情深厚。詠荇有一位相熟的家庭醫生,每次生病,兩老都會親自陪她來就醫。在診症過程中,醫生注意到兩老不僅關心孫女的健康,還細心記錄醫囑,甚至會詢問如何增強孩子的免疫力。然而當醫生問及其健康狀況時,兩老總是笑着擺手:「我沒事,年紀大了,小毛病難免,不用擔心。」
直到有一次,婆婆意外跌倒,一家大小陪她來看醫生時,醫生在診治傷勢後才有機會跟她聊起其整體健康、飲食、睡眠和情緒等。慶幸傷勢並不嚴重,婆婆起初不願詳談,但孫女、女兒和公公的介入讓事情有了轉機。詠荇天真地說:「婆婆,你也要聽醫生的話,認真回答!」女兒趁機勸說:「媽,你健康了,才能一直陪着孫女啊。」公公也附和:「既然如此,我們一起去做檢查,不用怕!」終於,兩老在女兒和女婿的陪同下接受全面健康評估。
醫生按他倆的健康狀況作了相關的檢查和疫苗接種。評估發現婆婆偏瘦,患有骨質疏鬆並需藥物治療,牙齒和眼睛也要轉介作評估;公公的血壓和膽固醇偏高,心血管輕微栓塞,需服藥及改善生活習慣,膝蓋退化、蛀牙、聽覺及視力衰退也要治療。雖然發現了不少問題,幸而均屬輕微,醫生細心講解,認為不用太擔心。平日看似沒病沒痛的兩老,忽然成為「病人」,難免要時間適應,難怪以往一直諱疾忌醫。然而,兩老也沒逃避,在家人的關懷和支援下跟從醫生的指示和治療,健康在數月後漸有改善。雖然兩老照顧詠荇的時間少了,但彼此的愛更濃厚,詠荇也更懂得照顧自己和關心別人,一家三代更幸福和諧。兩老恩愛多年,在家中傳承了愛的文化,這次經驗讓一家人明白「愛家人,也別忽略自己」的道理,活出「代代有愛」的美麗循環。
林永和醫生 │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