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馬來西亞爸爸在Facebook一個群組發帖,苦惱地問網友:「兒子開學了,但不知為何出現了這個問題:如果我沒有給他10令吉(約港幣$18.6),那天就不去上學,作為父親,我應該怎麼辦?」

網民對事主兒子的要求感到錯愕,認為這位爸爸絕對不能妥協,「掃瞄鈔票打印給他」、「乾脆別上學了」、「叫孩子自己去賺錢」、「由得他餓一下,他才會知道生活艱難」。另有人建議事主可跟孩子解釋賺錢的辛苦,甚至帶他去打工自行體會,「好好跟孩子解釋我們賺錢養家,供孩子上學有多辛苦。」

不知父母們有否遇到孩子向你索取零用錢的類似問題?你如何面對?按筆者分析,孩子威脅因沒零用錢而不返學當然是不對,不過父母卻要心平氣和瞭解孩子為何有這個問題。另一方面,父母亦應好好理解「返學要有零用錢」對小孩子成長路上的正面作用及意義。

其實,每個人生活都需要用錢,小孩子都一樣,但是他們的生活大小都由父母安排妥當,長此下去,作為家長的你會感到累嗎?對孩子成長又是否好事呢?試用另一角度來看,當孩子自己主動提出,或父母覺得他有實際的消費需要時,便可以考慮開始給予零用錢。筆者認為一般六歲或就讀小學一年級已可以考慮,因為這階段孩子開始擁有較長的校園及社交生活時間,相對跟父母相處時間漸漸減少,為他安排一切的做法會開始有困難,然而最重要是讓他趁機學會如何過自己生活,如何照顧自己,這樣看來,金錢其實不能缺少。

聰明的父母會把握給予零用錢的機會,教導孩子學習獨立生活、規劃及分配金錢,更重要是培養自己對生活的責任感,將孩子成長中要負的責任漸漸順勢交還給他,一舉三得。所以零用錢可以命名為孩子成長的「生活費」。

至於孩子幾多歲、給幾多零用錢才算合情合理?有網民建議可跟孩子解釋賺錢的辛苦,甚至帶他去打工自行體會,跟孩子解釋父母賺錢養家,供孩子上學的辛苦,又是否需要呢?下篇會作詳細討論。

撰文:財商教育學院校長關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