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香港每年長期缺課(即連續七天或以上無故缺課)或輟學的學生約三千人,但日前看到《鏗鏘集:輟學》那集節目,才知道真實情況遠比我的預計嚴重得多。原來在二零二三至二零二四學年,教育局錄得的長期缺課已超過五千五百宗,這個數字是九年來的新高。更嚴重的是,這個數字還未包括那些「隱形個案」,即學生雖然未達到連續缺課七天的呈報標準,但每周可能只上學一天或數小時。根據香港青年協會的調查數字,這類個案接近二萬宗。

該節目有分析這些學生不願上學的原因,包括學生有抑鬱症等情緒困擾、在校被同學欺凌、SEN學生得不到足夠學習支援、父母長期不在家、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監管,還有學生受到校外種種誘惑而逃學等。這些原因其實都是常識,這些情況也不是一朝一夕,但教育局和中小學界並沒有對這個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數十年來都只有轉介群育學校或非常學堂等少數方式與途徑,根本無法減輕問題,更遑論徹底解決問題。這也難怪,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多數是弱勢的Band 3學校和基層學生,他們的呼聲從來都不被聽見,他們的需要從來都不被重視。我們機構最近推出的一對一免費自學計劃,以義務導師一對一配對缺課或輟學的學生,在線上和線下幫助他們以AI工具自學感興趣的知識和技能。這只是一項治標不治本的小小嘗試,根本的解決之道,則是我們的學校教育要真正落實多元學習和因材施教,讓不同性向和能力的學生可以學習應試學科以外的知識,從而找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才有上學的意願。這裏涉及學科設置、考評制度和學習模式各方面的改革。雖然不會一蹴而就,但亡羊就要盡快補牢,希望教育局和中小學界及早正視和行動,避免日後有更多學生持續被犧牲。

陳葒校長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秘書長、香港私立學校聯會副主席,同時亦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圖片來源:Freepik、鏗鏘集YouTube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