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四名校女生,參加本地及國際創科比賽時疑「請槍」,由母親出面委託一間美國AI公司研發一款醫用App,讓她用於參賽,成品雖於本地及國際獲多項創科發明獎,可是最終難逃被揭發的命運,賠上了女孩的誠信。女生的爸爸是國際知名的肝臟外科醫生,也是我讀醫時的同班同學,雖只屬點頭之交,但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溫文爾雅的書生。

我在前幾期的文章中提到那位在朗誦比賽中獲獎卻眼神閃爍毫無自信的女孩,與這宗「請槍案」的女主角,都是我中學母校的學生,不過兩者相距四十年。令人慨歎的是,原來因為望子成龍插手子女人生的做法,不但四十年來沒有改變,更變本加厲到從幼稚園幫子女做勞作,到今天要打響國際名堂。別以為這是香港才有的事,我兒子在澳洲念中學時,我也見識過澳洲的家長為了幫子女「做靚」履歷,開立義工公司幫子女製造當義工的紀錄,背後的心思同出一轍,可見這件事橫跨年代、年齡和國家。

作為父母,明白家長插手孩子的人生實屬人之常情,但實際上對孩子幫助有多少?不論事成或事敗,又對孩子的人生有甚麼影響?朗誦女生欠缺自信、懷疑自己的能力,獲獎不覺實至名歸,是第一種影響。創科女生賠上誠信、名譽與自尊,是第二種更沉重也深遠的影響。還有一種,相信是家長最不樂見的。職場上例如投資銀行有所謂「起身」,就是即時解僱、由護衛押送離開,通常適用於犯下重大錯誤者;不少國際科技公司亦不吝嗇對無能者「手起刀落」,懶理是哪個職級,說明了如果在職場上無真功夫,不論起步點有多高,沒有真材實料到最後還是會站不穩,不是靠把口可以蒙混過關,尤其是做創科。父母幫得一時難幫一世,有料自然得,無料的推到高位也是徒然,何苦呢?

陳潔玲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文憑多個學位,現任職家庭醫生,育有兩名兒子。

圖片來源: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