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強自幼乖巧聽話,成績中上,但缺乏主見,即使不太重要的事也不願作選擇。上了高小,情況未有改善,他在作文和作答開放式題目時,經常猶豫不決、拖延和逃避,父母於是請教班主任。老師與父母交流澤強在家中及學校的情況,轉介社工一同跟進。跟澤強面談後,社工初步評估他有輕度焦慮,為人敏感及完美主義,對自身判斷力缺乏信心,擔心選錯後難以彌補及令父母失望,因而逃避選擇和承擔,慣性依賴父母作決定。
社工嘗試向父母瞭解澤強的家庭和成長歷程。澤強是獨子,父母任職醫護,工時較長,由公公婆婆協助照顧,家庭關係不錯。社工問及父母會否覺得自己過度保護,害怕澤強出錯而為他安排一切,無意中剝奪了他練習決策的機會?父母表示澤強年幼時自然為他事事張羅,後來有嘗試放手,可惜不太順利,或與其性格有關。幾位家人均要求高又比較緊張,雖沒惡意批評或比較,但不確定彼此的互動會否導致澤強害怕選擇和承擔。父母面有愧色,老師鼓勵他們不要灰心,表示澤強在校的情況尚好,她會跟進其學業,留意其情緒,承諾在家校合作下,定能協助他建立應有的自主決策能力。社工繼而訂立目標,協助澤強去除非黑即白的思想謬誤,化解對「錯誤選擇」的恐懼,並循序漸進地學習有系統的決策。父母願意在家中改善溝通,以同理心聆聽澤強的心聲,讓他明白即使選錯了,父母也會跟他一起修正,共同面對。
在社工和父母的指導下,澤強從簡單的小抉擇開始,如選擇晚餐菜式,逐步嘗試作較複雜的選擇,漸漸取回與他年齡相稱的自主權。學校也安排了相關的成長課,以遊戲形式引導孩子學習回應各種大小選擇,數月後澤強的情況已有改善。人生可說是由選擇與修正編織而成,但願所有孩子均可在一個允許嘗試、接受失敗、鼓勵反思的環境下成長!
林永和醫生 │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