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導指警方前幾天以刑事毁壞及盜竊罪,拘捕三名年僅11至13歲的男童,當中包括一名小五學生。調查指三人於7月31日,趁着放暑假結伴到荃灣玩耍,因一時貪念,破壞一間夾公仔舖的夾公仔機,盜去四隻時下炙手可熱、總丘港幣$1,000元的Labubu公仔。警方指,暑假由七月初至中不到個半月,新界南總區已發生多達15宗涉及夾公仔舖的盜竊案,連同本案共拘捕15名青少年,當中14名是學生,情況令人擔憂,呼籲家長暑假期間應留意子女行為,及傳遞正確人生價值觀。
4點父母應從小向子女灌輸
「子不教,父之過」是古代父親的三大教子之道,作為家長,實不應將責任歸咎於學校老師,父母教導子女實屬責無旁貸。以下四點是從反思這宗新聞後,歸納的父母應從小向孩子灌輸的重要價值觀:

用正確手段獲得心儀物品
父母應先瞭解子女出現偷竊行為的原因。很多孩子,尤其是中學生,會希望和朋友擁有同樣物件以跟上潮流,令他們不其然思索如何獲得足夠的錢去滿足這個需求。此時家長可鼓勵孩子勤力讀書,透過用功所獲的獎勵換取購買心儀物件的機會,或鼓勵孩子利用零用錢儲蓄足夠金錢購買。最重要是令他們瞭解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比名牌或潮物更可貴,例如親情、健康、家庭等。
培養知足感並提升自我價值
現今物質豐盛,培養孩子「知足常樂」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讓孩子習慣眼目數算自己生活擁有的,多於缺乏的。人開心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父母多花時間陪他,多肯定孩子生活中的自我價值,讓他感到自己是值得被愛和尊重時,他們就不需太多物質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提升道德判斷能力和正確擁有財產的觀念
父母必須從小灌輸孩子「甚麼是對?甚麼是錯?」的思維及相應行為,不斷向小孩強調偷竊是錯的事,如犯錯需要承受沉重後果。如果想培養出孩子判斷是非與道德的能力,父母應解釋誠實和道德的重要性,讓孩子明白偷竊不僅傷害他人,也損害自己的信譽和自尊。家長應該注意獎勵孩子的正確行為和誠實表現,這種積極強化可以鼓勵他們奉守正確的行為,例如當孩子路不拾遺時,家長應該讚揚他們的誠實,積極表達對他們這些良好行為的肯定。
留意子女異況小心誤交損友
家長應增強孩子交友的技巧,並提供適當追求友誼、刺激和受人尊重和認同的方式;亦應多加關心子女的生活,特別是暑假期間,以免因空閒時間增多,無所事事而誤交損友。更需留意子女有否異常情況,例如會否突然擁有大量現金,或家中多了貴價、稀有的玩具,這些都是不尋常情況,家長需要留神和主動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