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stime_11229591

教育,總需要與時並進。在強調宏觀視野與多元文化的世代,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已不被鼓吹,取而代之的是注重學習自主性及全人發展的課程。備受多個國家認可的國際文憑課程近年於香港迅速冒起,為父母及孩子提供主流課程以外的選擇。各位家長又有否想過,國際文憑課程可適合你的孩子呢?

國際文憑課程是甚麼?

國際文憑課程由非牟利組職國際文憑組織於一九六八年開辦,全球目前已有一百四十個國家逾三千所學校採用。課程共分為三個類別,分別是為三至十二歲學生提供的小學課程、為十一至十六歲學生提供的中學課程,以及為十六至十九歲學生提供的大學預科課程,旨在為學生帶來國際化教育,培養他們成為懂得欣賞不同文化、擁有好奇心、關懷社會的年輕人。

國際文憑課程的起源

國際文憑課程於本港未算普及,因為開辦的學校需要龐大的資金與充足的配套,現時只有部分直資及國際學校有足夠的資源開辦。教育工作者指出,香港政府制定教育目標時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而國際文憑課程則源自外國,最初並非為香港學生量身訂造,所以家長可以視國際文憑課程為主流課程以外的一個選擇,並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

修讀學生須具備哪些能力?

國際文憑課程強調的是均衡發展語文、科學、藝術等多方面才能。專家指出,由於國際文憑課程的學習模式跟主流課程不同,較注重孩子的表達能力,即使是數學科,講求的也不只是單純的運算,而是以文字解釋箇中邏輯,特別適合喜歡以文字表達自己的孩子。

同時,課程要求孩子具備批判性思維、主動探求答案、與老師及同學交流合作、表達自己的想法,故較內向膽怯的孩子或會感到抗拒。此外,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從主流課程轉讀國際文憑課程時難以適應,專家認為,只要孩子從小打好基礎,好好掌握閱讀、資料搜集、批判思考、邏輯思維等能力,銜接上應不會有太大困難。

dreamstime_13045872

家長的角色

其實,無論孩子就讀的是主流課程或是國際文憑課程,父母都不能把孩子送到學校去便撒手不管,特別是國際文憑課程強調自發性、組織力及交流,父母應給予孩子自行學習的機會,例如孩子需要在互聯網上搜尋資料時,父母可從旁指導,教導他們整理及組織資料,因為「幫助」並非指替他們完成任務,而是助他們發揮所長,透過不斷嘗試,達到自己訂立的目標。

除了主流課程與國際文憑課程,同學們還有其他選擇。不論選擇甚麼課程,若然老師或家長能根據孩子的能力、性格及興趣,在選科上給予意見與指引,讓孩子選擇合適的學習模式,根據自己的長處盡情發揮,對他們的成長才最為有利。畢竟,找到孩子最感自然的學習模式,讓他們享受學習方是最重要的。

相關連結:www.ibo.org

鳴謝:教育局課程發展主任(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植洪麗婷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