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訪問學生對家長日的感受,相信他們大多會回答緊張、不安和感到壓力。老師與家長會面期間,會互相分享學生在校內及家中的表現,學生或許會擔心學業成績被家長批評,又怕在家中的態度和行為被老師知悉,自己猶如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由於家長日時間有限,老師和家長只能討論一些重要及緊急事項,例如學生在學業、行為和情緒方面的挑戰和困難,以致面談內容傾向負面,或許會讓家長質疑子女,或懷疑自己是否稱職的父母,這並不是學校和老師想要的結果。

我認為家長日是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正面、善意和互相瞭解的機會,面談目的是鼓勵學生繼續進步,不宜只着重討論學生的學術成績,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表現。老師在會面前先掌握學生校內和校外不同學習經歷的表現及成就,討論重點放在成長轉變,正面的角度能讓家長對未來有方向和盼望,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和父母對他們的關愛。最後,別忘記提供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需要。家長日能深化家校的信任及合作,讓家長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老師也能瞭解家長教育子女的難處,互相體諒和扶持。學校與家庭對學生有着重要的影響力,家長與老師是相輔相成的夥伴,秉持共同信念,攜手為孩子營造充滿關愛的學習及成長環境。老師肩負教育使命和社會責任,盼望家長懷着感恩和尊敬的心善待老師;老師也要體諒這個年代當家長需要面對的無奈和挑戰;學生要好好珍惜求學時期的每一天,多聆聽、多思考、多付出、多感受,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希望大家重新定義家長日,它不是純粹派發成績表的日子,更不是批評學生的會議。願每一位學生能以平常心甚至期待的心情,與家長一起參與這場分享學習成果、促進成長的面談。

李建文校長 │香港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大學畢業後曾任職青少年外展社工,及後轉任中學教師。在廿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李校長曾擔任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評審顧問。自二零一二年起,於香港不同大學培訓校長及中、小學訓輔人員。李校長一直相信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多年來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他亦關心基層學童及弱勢群體的學習及生涯發展,並積極推動教育創變,探索未來教育的可能性,致力培育未來領袖。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