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深水埗明哥」的陳灼明,自十五歲起開始入行學廚,八十年代起一直紮根於基層聚集的深水埗區經營燒臘飯店。明哥的飯店在區內得到星級讚譽,不過不是來自米芝蓮,而是來自區內街坊的好評。這位多年來風雨不改為基層派飯、親力親為關愛社群的星級慈善家,正是香港的良心代表。

原來幫人才是我最想做的
明哥做了半世飲食業,一直以來只抱着一個普通升斗市民的心願,希望賺點錢,好好過生活。年輕時在內地專門招待港澳華僑的餐廳工作,只得數十元一個月,從食客處聽聞香港可以掙到六百元一個月,於是毅然來港。一九八三年起明哥成為了北河燒臘飯店的大廚,一做就做到將近六十歲。其時適逢九七回歸,食店東主要移民,就將餐廳交予明哥和另一夥計接手。北河燒臘飯店本以中檔次價格經營,因為經濟不景,生意困難,明哥和拍檔遂將之改為廉價街坊飯堂,以價廉物美屹立深水埗多年。飯店並沒有為明哥賺到很多錢,唯想要幫人的心與他常在。「小時候家裏真的很窮,幸而常常得到別人幫助,令我一直牢記於心,將來有能力都要去幫人。」一直本着量力而為、有幾多做幾多的精神,明哥開始為區內有需要的街坊派飯。「我們派飯給長者,有人會說:『那個婆婆有樓收租的,是否不用派?』我會說,婆婆服務社會這麼多年,辛辛苦苦才有樓收租,難道不可以享受一點社會福利嗎?西裝骨骨的年輕人都會來排隊吃飯,他們因疫情被裁員,有飯吃難道不要嗎?我瞭解過後甚至給他飯票,讓他天天來。我們的宗旨就是不理任何人,都希望他們有兩餐飽飯吃,這是人的基本。」

與社福機構簽下五年合約,提供特惠三餸飯,做了四年,去到第五年飯店捱不住了。本想結業,明哥和拍檔捨不得,咬着牙每月只支薪五千元,繼續苦撐。「那時候政府向每位市民派發六千元,有二十個後生仔拿着自己那六千元來幫我。連後生仔都明白,六千元對有錢人不算甚麼,卻可為基層市民解決很多生活問題。」這班年輕人當時來幫明哥每月派一次飯,每次派八十個飯盒,漸漸地他們的善行引起了社會關注,加上電視台來採訪,半年間從二十人發展成二百人的義工團隊;從每星期派數十個飯,到今天達到每星期派二千個飯的規模。明哥分享道:「以前整天想着賺錢,卻一直賺不到,後來發現原來幫人才是自己最想做的,唯有幫人才能發揮我的功能,找到自己的路。」


本來微小的力量聚沙成塔,同行者漸行漸多,北河燒臘飯店易名為北河同行,成為社會上一個固定的慈善起點,讓不同年齡、不同膚色、不同國籍、不同政見的人都可以加入這個行列。明哥更聯同一班有心人成立了北河(明哥)慈善基金,倍大行善的力量,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明哥除了派飯和提供飯券,更以顧問形式為其他有需要地區提供援助,為有心人連繫並尋找贊助,教他們如何經營社企,建立義工網絡,一區接一區開花,支援更多基層人士。目前北河同行已扶植出八個社區支援點,於屯門、土瓜灣及油麻地等地區有合作店舖,粉嶺、天水圍、將軍澳和觀塘等地區有屋邨派飯服務。「做得越多,就越多人來支持你,用心來幫你。」明哥說時一臉滿足。

明哥於二零二一年獲香港都會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學位,以表揚他對社會的貢獻。

行善必須放棄的三件事
想幫人的初心很純粹,但要壯大行善的力量,爭取到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明哥說必須要放棄三件事:放棄財富、放棄權力、放棄仇恨。「如果我借行善之名來賺錢,便不會再有人信任我;如果想做官,要靠邊站,會引來鬥爭;仇恨有來自街坊,有來自露宿者,不是派飯就不會捱罵,凡事有兩面,時刻自省很重要。我不想在區內樹立任何敵人,我希望所有人都是好朋友,所以必須放下仇恨。」明哥的派飯行動原來曾引來不少不滿和反對聲音。「試過因為周六派飯排長龍阻礙到街坊捱罵,被指摘我們派飯令露宿者更懶惰。讀書時學過這一句:『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人家罵你當然就是有不滿,我要思考他們到底有甚麼原因和需求,想想自己有沒有做錯或不足,可否改良做得更好。」露宿者亦未必個個對派飯行動心存感激,明哥就遇過一位坐輪椅的露宿者,不滿飯餸中常有魚頭,罵他專把賣剩的魚頭給人吃。他平心靜氣地回應:「我每天派四百個飯,如果有四百個魚頭賣剩我就慘了。」豈料那露宿者聽後竟追着他揮拳,事後有熱心的年輕街坊去開解那位露宿者,明哥再見他時亦主動打招呼,叫他的名字兼送上香煙。「我先學會尊重他,再寬恕他的罪過,令到大家和好。」明哥就是本着尊重的心與街坊和其他小店相處,因此在區內做到屹立不倒,深受街坊尊敬。

補鑊行動
北河同行有四大服務,包括扶貧、社會教育、平衡區內小店舖的利益,以及「補鑊行動」。明哥形容「補鑊行動」很微妙,區內哪裏有漏洞,就去哪裏補救。漏洞就是現行政策下網羅不到的,或是需要即時緩解的燃眉之急。明哥舉例:「『補鑊行動』的首個合作對象就是社會福利署。申領綜援的有需要家庭,最快都要至少一個月才獲審批,審批前都要吃飯吧?社署幫不上忙,只好把個案轉介過來,由我們為這些人士每天提供兩餐,一直到他們領到綜援為止。」從社署開始,陸續有更多社福機構前來尋求合作,轉介釋囚、劏房戶、獨居長者和新移民等有需要人士過來,明哥都照單全收,能力所及的地方他都會盡力幫。試過有長者熱水爐壞了,冬天整整一個月不能洗澡,他立刻安排義工上門維修;知道區內多了人吃「二手飯」,他立即派義工去瞭解事件,並給吃「二手飯」的街坊派發飯券;過時過節,知道社福機構休息,他們就更留神社區內哪裏有需要。多年來他們的義工團隊都風雨不改地派飯,即使疫情下北河同行曾因強檢而被迫休業一個月,派飯服務都從未中斷。能夠一一發現這些漏洞,只因明哥真的會主動接觸街坊,瞭解他們的需要,並不停思考自己能做的。問他日日要去補鑊壓力會否很大?他笑說:「又不是要我去派一億個飯,哪有甚麼壓力?有心做便沒有壓力。其實我們不用做全部,用我們微小的力量去號召更多人出來,每人做自己擅長的,這樣就可以。」

培育年輕人的愛心
明哥多年來一直不吝嗇參與任何類型的分享會,社福機構找他去頒獎,他立刻答應;學校找他分享社會服務心得,他義不容辭,只因他希望透過社會教育,帶動更多年輕人關心社會。明哥尤其喜歡到學校分享,因為他認為學生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多接觸及瞭解社會,培養愛心,日後貢獻社會。「很多年輕人都願意主動來幫忙,亦試過有家長帶子女來捐出利是錢,孩子還寫信給我說:『明哥,這是我的利是錢,請拿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張貼在飯堂給人看。我認為孩子應從小思考,為甚麼社會上有那麼多露宿者和獨居長者?其實每個繁榮的城市背後,都有一班需要幫助的人,待人發現他們的存在,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所以,必須要培育孩子們的愛心,讓他們將來能賺錢之餘,還要懂得主動關心和貢獻社會。」

明哥樂於與年青人分享社會服務的心得。


世上最靈的藥就是愛
很多人問明哥何時退休,其實他已經選好一群接班人,讓他們成為基金的管理人員。「到我做不來就讓他們接手吧,到時我就撐住拐杖出來喝杯茶。」明哥對接班人有幾個要求:一要有愛心,二要有時間,三要保持中立。每個接班人明哥都有親自用心觀察,怕他們對老人家惡,又要確保他們願意長期付出時間來當義工,現在這群接班人,有的高峰期甚至一年來做足三百日義工。明哥更要求管理人員跟他一樣,能將基金內的開銷降至最低,務求一分一毫都用諸社會,做一家踏踏實實的社會企業,而不是「洗錢企業」。講起退休,明哥對晚年看得豁達。「人終歸要離開,幾多歲離開並不重要,最重要是活得快樂和健康。」他在報章上看到一個很有錢,卻患了癌症的日本人,花錢到英國就醫,可是吃了藥還是沒用。這個日本人看到文章說:世上最靈的藥就是一個愛字。然後他親身參與慈善工作幫助別人,再覆診時竟發現癌症不藥而癒。「其實我們心裏面都有位醫生,幫我們調節自己的身體。如果活得不快樂,活得憂愁,吃甚麼藥都不管用;如果開心,身體會懂得自行調節各種機能,想必然會更健康。加上人如果能沒有仇恨,心境開朗就會身體健康。」

明哥早前為香港自學網提供了寶貴一課,以「每一分都是力量」為題,分享他派飯的經歷及當中有趣的故事,並由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兩位學生擔當主持,讓明哥解答來自家長和小朋友的問題。小朋友的問題大多都很有趣,較少在明哥的訪問聽得到,包括問到如果可以擁有一種超能力,那會是甚麼?明哥回答希望可以擁有隨手變出不同材料及調味料的能力,為街坊煮出更豐富的菜式。又有問到明哥最喜愛的歌曲是甚麼,原來是陳百強的《喝采》,因為歌詞跟他的派飯行動意義一致,希望能「將一聲聲歎息化作生命力」。如果想重溫明哥的有趣分享,掃瞄QR code即可連結香港自學網的YouTube頻道免費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