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項調查令我有點錯愕,它揭露70%的年青人花時間上社交媒體後自我感覺不良好,竟有一半說支持在晚上十時後「數碼宵禁」。讓我想起最近看過的一篇文章,作者說如果社交媒體像很多辦公單位那樣,在下午六時關門,那麼大家就有更多美好時光和家人共聚、跟摰友談天說地、與大自然接觸。他說得對。自從社交媒體普及化後,餐桌上家人都在刷手機,戶外活動大減,孩子們都把自己關在房間內上網。社交媒體讓年青人結交新朋友和認識世界,優點極多。但同時有網絡欺凌、社會比較、渴求點讚,令他們睡眠不足,身心俱疲,難怪他們有些甚至渴望擁有一個沒有社交媒體的成長期。

其實「數碼宵禁」沒有可能,社交媒體亦不用關門,反而大家宜採用「正念」跟社交媒體打交道。家長不妨和子女一起商討如何適度實踐社交媒體斷捨離。日本作家在《離線練習》一書裏建議我們退出無關重要的群組,那些使用後令人產生焦慮和負面情緒的群組更應刪掉,最好刪除手機上好久沒用的應用程式,取消追蹤已不感興趣的人,並考慮刪減好友。她說:「離線練習並非要你與世隔絕,而是希望你所連結的都是真正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事。」在社交媒體上過度關注別人,只會消耗自己的能量。專家指出,大家應學會將探射燈轉而照亮自己,不用跟別人比較,不需討「讚」,並設置手機軟件規限螢幕使用時間。其實不少青少年開始發現社交媒體被大型科技公司操控,長時間上社交媒體對精神健康並無好處,但亦不能迴避社交媒體,偶爾離開一下是好策略。故此家長應把握機會鼓勵孩子善用社媒,並告訴他們自律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李月蓮教授 │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榮休教授,曾任職多間傳媒機構,研究領域涵蓋傳媒和資訊素養教育、數碼世代和新聞網站。多年來參與教師培訓和主持家長講座,積極推動本港傳媒教育,曾出任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督導委員會委員多年。

圖片來源:Freepik